臺灣人和牛肉——從壽喜燒看台日飲食文化交流

文化 生活 飲食 歷史 國際

不管是日本還是臺灣,長久以來吃牛肉被視為一大禁忌。日本是直到明治維新之後,牛鍋作為「文明開化的象徴」掀起了一股熱潮,而牛鍋即為壽喜燒的前身。不久後,也傳到日本統治下的臺灣,甚至是臺灣的知名作家和反日運動領導人也極為喜愛。即使到了現代,臺灣仍然有很多提供壽喜燒的餐廳。透過壽喜燒的傳入和扎根,食用牛肉的文化融入過程可作為理解台日飲食文化交流的重要關鍵。

源自中國大陸的味道──牛肉麵

除了牛肉外也加入牛筋肉與牛肚的「牛肉三寶麵」(筆者攝影)
除了牛肉外也加入牛筋肉與牛肚的「牛肉三寶麵」(筆者攝影)

在筆者居住的臺灣台南,大宗的牛肉料理還有牛肉湯和牛肉麵。

台南有名料理牛肉湯,使用的是被稱為「溫體牛肉」的肉片,是剛屠宰完的新鮮國產牛肉。乳牛居多,在郊外的屠宰場處理完的生肉直送餐廳,切成薄片放入碗裡,再把用洋蔥或蘋果熬煮而成的滾燙透明高湯底沖入碗裡。客人要在肉片還帶著血色的狀態下趕緊品嚐。筆者也在回日本時,即席做了牛肉湯招待家人,頗受好評。而牛肉湯是進入21世紀之後才開始流行的樣子。

另一道源自中國大陸的牛肉麵,是在臺灣各地都吃得到的料理。在臺灣,有為數不少的被稱為「眷村」的聚落,二戰後從大陸撤退來台的軍公教及其眷屬們居住的地方。位於台南機場附近的「二空」也是眷村之一,當筆者身體微恙時,照顧我的人曾經帶我去一間夫婦自家經營的牛肉麵店,馬路和店面也沒有用牆壁區隔開來,甚至連招牌都沒有,是一間小而溫馨的店。濃郁的紅燒湯頭,還有一塊塊浮在碗裡的軟嫩牛肉,第一次吃到的牛肉麵竟是如此讓人感動的美味,夫婦甚至沒有把錢收下。過了不久,因為大規模的都市開發計畫,這裡蓋了高樓大廈,這對夫婦也不知去向。直到現在,我還沒有遇到任何可以凌駕那碗牛肉麵的食物。

過去,被訓誡「食了牛犬,地獄難免」的牛肉,有從日本傳入的壽喜燒,還有受到中國或美軍駐留等外來文化的影響,在臺灣社會裡廣泛地被食用。原本禁食牛肉的原因之一是牛作為農業勞動力受到重視,伴隨著農業機械化也被取代了,即使作為勞力來源的任務終結了,但是臺灣有一部份的家庭仍然恪守「家規」,至今仍然有很多人不吃牛肉。對於那些基於愛護動物或者是因守護祖先留下的臺灣人價值觀,能夠堅持不受牛肉美味的誘惑,筆者在此致上深深的敬意。

台式牛肉湯、是將熱高湯注入生肉中即刻食用的料理(筆者攝影)
台式牛肉湯、是將熱高湯注入生肉中即刻食用的料理(筆者攝影)

標題圖片:加入雞肉及絲瓜,色彩鮮艷的臺灣式壽喜燒(筆者撮影)

關鍵詞

牛肉 台灣 臺灣 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代 壽喜燒 牛肉麵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