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引以為傲的「江戶前鰻」與關西的鰻魚哪裡不一樣?:《守貞漫稿》(4)

歷史 飲食 文化

小林明 [作者簡介]

江戶時代的「四大美食」是蕎麥麵、壽司、天婦羅,以及鰻魚。其中鰻魚售賣的方式也跟現代大不相同,而且無論烹飪手法,還是味道,東(江戶即東京)西(大阪)都大相徑庭。從《守貞漫稿》對150年前左右的鰻魚飯的記載中可以窺見一二。

固執的鰻魚店會視進貨情況休業

接下來,我們回到貴的鰻魚身上。

那些有別於棒手振和路邊攤,只賣高價鰻魚飯的餐館,拿現在的話說,就是「講究的店」。據《守貞漫稿》記載,被稱為名店的,有江戶「深川屋」和大阪的「鳥久」,這兩家店對於不是老顧客的新面孔,不管多有錢一律不讓進。

而且,「鰻魚無合意之物時,竟休業數日。」

換而言之,老闆進貨如果進不到中意的鰻魚,就能接連幾天都不開張。看來,固執的老闆不懂變通,不滿意的東西絕不拿給客人吃。這種講究的餐館從古代就有了。

此外,說到名店,還有江戶的春木屋善兵衛。據傳春木屋是「土用丑日(一般指夏季的土用丑日。夏天的土用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土用丑日則是這段時間內的丑日,通常一年夏天會有1到2天為土用丑日——譯注)」吃鰻魚這一習慣的發明人。

1824年出版的網羅了江戶名店的旅遊指南《江戶買物獨案內》中也確實有「丑日」「元祖」的記載。隨筆集《明和志》中寫到土用丑日「始於安永、天明年間(1772年-1789年)」,可見時代上還是吻合的。

春木屋(左)在神田和泉橋通(現在千代田區和泉橋)。現在各地也有以「春木屋」做招牌的鰻魚店。《江戶買物獨案內》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春木屋(左)在神田和泉橋通(現在千代田區和泉橋)。現在各地也有以「春木屋」做招牌的鰻魚店。《江戶買物獨案內》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關於吃鰻魚這一習慣的由來,眾說紛紜。民间一直有「丑日吃带‘う’字的食物,就能戰勝酷暑」的說法,而鳗鱼的日語「うなぎ」中就带这个「う」字。另外,蘭學家平賀源內某日被開鰻魚店的朋友問到有沒有夏天賣鰻魚的好點子,平賀源內便建議對方在店頭打出「今日丑日」的招幌。這種說法也廣為流傳。

不過,無論是春木屋起源說,還是平賀源內起源說,都沒有留下明確的史料證據。《守貞漫稿》中對「土用丑日」及其發明人也完全沒有論及。

標題圖片:《守貞漫稿》中的鰻魚丼插畫。據守貞記錄,這是一份蓋了兩層鰻魚的奢華版蓋飯。《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關鍵詞

飲食文化 江戶時代 鰻魚 飲食 江戶前 上方

小林明KOBAYASHI Akira簡介與署名文章

1964年出生於東京都。曾任Swing Journal社、KK Bestsellers等出版社編輯,2011年起自立門戶。現為編輯工作室「Diranadachi」的法人代表,負責旅行歷史相關雜誌和書冊的編輯,也撰寫文章。主要負責的刊物有廣濟堂Best Mook系列(廣濟堂出版)、Sarai Mook《Sarai的江戶》(小學館)、《歷史人》(KK Bestsellers)、《歷史道》(朝日新聞出版)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