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扎根的日本人系列:「多才多藝全拜多方學習所賜」影像製作人 Nobu/粟田經弘

文化 娛樂 音樂 臺灣香港 生活

粟田經弘又稱Nobu,是位多才多藝的人。在臺灣的拍攝現場裡,他操著一口流暢中文,時而是製作人時而是攝影師、選角、執行製片、剪輯、音效、美術,甚至是演員,自在遊走於各種崗位之間。不只如此,他還是企業諮詢顧問、軟體工程師、音樂會、活動與出版企劃等,守備範圍非常廣。讓Nobu如此多才多藝的源頭究竟是什麼呢?

粟田經弘 AWATA Nobu

1982年出生於東京都的影像製作人。19歲那年,赴美攻讀聲學工程,後在美從事錄音、各種聚會活動的製作等工作;2006年將活動據點遷至臺灣,在臺灣科技大學學習資訊工程,同時也開始涉足影像製作業界,亦曾參與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KANO》等的拍攝工作;2012年創立Passages Co., Ltd.,2014年製作了以北海道為舞臺的日臺合作微電影《My little guide book》(更於2016年推出續集)。跨足企業諮詢顧問、程式研發、活動策劃與書籍出版等領域的他,是個全方位的藝術家。

為了成為錄音師,前往紐約

然而,高中畢業後他卻沒有繼續上大學,而是受家裡開建設公司的家教學生父親所託,選擇到建設公司協助製圖及工地施工。

與此同時,Nobu高中時組了個以翻唱J-POP跟西洋音樂為主的樂團,從鍵盤到吉他、貝斯,他什麼樂器都能彈。然而建築工地裡並沒有音樂,多麼寂寥啊。既然要有個一技之長,希望成為能接觸音樂的錄音師。這樣的想法與日俱增,此時剛好遇到了原索尼的錄音師朋友,和他商量後得到的建議是,與其在日本不如去美國,那裡的環境更好,更能快速學會相關技術。一旦做好決定就會立刻行動,於是,他先飛去紐約停留10天做事前準備。然而沒想到,他抵達紐約那天正是2001年9月11日。

「抵達紐約機場後過沒幾個小時,就爆發了911恐怖攻擊事件。陷入驚嚇的人跟冷靜行動的人交織混雜在紐約市,讓我覺得好像誤入了電影情節裡。」

但神奇的是他並不覺得恐懼,想在遠離日本的地球另一端挑戰新事物的想法,比恐懼更強烈,此外他也想親身感受這股時代轉變的氛圍。結束事前準備返回日本的Nobu,就在那年聖誕夜裡再度飛向了紐約。他只在語言學校上了3個月課程,便跑去聲學工程的專門學校就讀,教科書上洋洋灑灑盡是不認得的單字。雖然抱頭苦學飽嚐艱辛,但過幾個月後,他便已能跟上課程進度。

Nobu/粟田經弘先生(粟田經弘先生提供)
(Nobu/粟田經弘先生提供)

除了在Studio b.p.m擔任工程師之外,他也善用在建築工地的經驗,靠著設備組裝或舞臺劇美術方面的打工維繫生活。他當過村上隆紐約工作室kaikaikiki的助理、薩克斯風爵士樂手Jackie McLean樂團鋼琴樂手的工作室的改裝、10萬人戶外音樂會的音效技師等等,一如既往地,只要感興趣他就會接觸看看。

「看起來有趣我就會做做看,如果合不來且覺得沒得學習,那也不需要堅持下去。我覺得像這樣不斷提升自己的經驗值很重要,到頭來,多方學習、吸納的程度,跟你能展現的實力是成正比的。」

最後,到2004年年底為止,他一共在紐約待了3年。Nobu本來是打算先返回日本一趟,然後存夠錢再去美國念大學,然而美國大學學費大幅漲價,使得計畫出現了陰影。同時,錄音業界也從類比技術轉換為數位技術,音樂家們在自己家裡錄音已然成為時代趨勢,錄音師的需求與這樣的趨勢呈反比例地持續衰退。時代走到了轉變的時刻。

下一頁: 將據點移至臺灣,在影像業界開創出一片天

關鍵詞

臺灣 音樂 電影 賽德克・巴萊 KANO 台湾 音楽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