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災小尖兵──靠雷吃飯:音羽電機;滅火不用水:MORITA集團;不造船的造船廠:日立造船

財經 防災 技術 臺灣香港 社會

日本製造業中,中小企業的「町工場」占多數,擁有各領域的專門獨家技術,是支撐日本經濟的重要力量。本文介紹3家防災翹楚企業,一窺製造業的職人精神。

製造業的職人精神

「製造業」在日本被稱為「ものづくり企業」,從戰後百廢待舉時期到現今,一直都扮演著支撐日本經濟的重要角色,生產總值在國內生產毛額(GDP)中佔約2成。雖然製造業中有大企業存在,但絕大部分為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事實上,日本中小企業超過350萬家,佔全國企業的99%以上,其中製造業約佔一成。

日本「ものづくり企業」有很多是位處社區內的「町工場」,雖然規模不大,卻能以高超的技術製造品質卓越的產品。日本作家池井戶潤的話題小說《下町火箭》,描寫一間瀕臨倒閉的町工場,以獨門的技術戰勝大企業,甚至和大企業並肩參與火箭的製造。這個故事並非憑空想像,真實的樣本就存在於北海道蘆別市的「植松電機」,2002年著手開發小型火箭並朝著商用化的目標邁進,真實的「下町火箭」甚至要比小說還富戲劇性。

日本的製業界充滿了日本特有的「職人精神」,所以即使日本長期處於經濟不景氣的狀態,製造業依舊能以繼續製造和開發高品質的產品,保有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例如新潟縣燕三條地區金屬研磨職人的手藝,就曾讓蘋果創辦人賈柏斯深受感動,蘋果在全球狂銷的音樂播放器iPod,其中有3億臺iPod的鏡面金屬外殼,就是出自燕三條地區金屬研磨職人之手。

類似這樣具有獨門絕活的中小製造業,在日本可說俯拾皆是,以下介紹3家位於關西地區的企業,音羽電機、MORITA集團和日立造船,3家企業分別在避雷、消防和擋水等防災領域各具專長,也是一方翹楚。

老闆自稱「雷宅」的音羽電機

音羽電機是日本唯一一家專門對付「雷」的公司,70歲的社長吉田修自稱是「雷宅」,公司除了製造避雷器、避雷針和各項與雷相關的實驗設施之外,還設有雷的博物館,收集各種與雷有關的神話人物、書籍文物和高科技產品,每年還會舉辦獎金百萬圓的雷電攝影大賽。

音羽創立於1946年的京都,由於鄰近京都古剎清水寺,所以社名取自清水寺內千年不枯的「音羽之瀑」,創辦人是吉田修的父親吉田龜太郎。音羽原本是一家製造電流斷路器的電器工廠,早年的斷路器內使用保險絲,經常因為雷電搞怪而熔解,吉田龜太郎將雷視為大敵,埋首研究如何避雷,結果創立的公司73年來靠雷吃飯,目前旗下有6家公司,員工約500人。

雷是空氣受到閃電釋放的高能量急速膨脹後產生衝擊所形成的聲波,閃電在1秒鐘內可釋出1萬伏特的電,日本每年都會傳出雷擊死傷的案例,因為閃電雷擊造成的受害金額高達2000億圓,雷電不僅會破壞建築物的外側,也會侵入建築物內造成電器用品受損。

音羽在1950年開發第一個輸電塔使用的避雷器,55年總社遷到大阪,公司名也從音羽電器改為音羽電機,產品包括各種用途的避雷器,日本全國市佔達6成,音羽的電線桿避雷器全國至少設有500萬支,東京晴空塔、大阪阿倍野Harukas、京都清水寺等各地的地標建築、新幹線、工業用機器人及多家電力公司也都使用音羽的避雷製品。

音羽電機的一般住家耐雷測試裝置(筆者攝影)
音羽電機的一般住家耐雷測試裝置(筆者攝影)

音羽自行開發避雷器核心部分使用的氧化鋅素材,目前輸出世界十多國,2008年在兵庫尼崎市設置「雷電科技中心」,內部設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電流試驗設備,受託進行各種耐雷測試,日本三菱重工開發的小客機MRJ就是在此接受耐雷測試。「雷電科技中心」也開放參觀,讓民眾體驗「被雷打到」的瞬間衝擊。

音羽電機技術部長圓山武志介紹該公司的耐雷測試裝置(筆者攝影)
音羽電機技術部長圓山武志介紹該公司的耐雷測試裝置(筆者攝影)

日本人自古以來有四怕「地震、打雷、火災和老爸」,現在因為地球暖化造成氣候異常,雷電發生也比以往頻繁,學生時代是橄欖球好手的吉田修常說,要成為世界第一的雷專家,公司賺的錢有半數投入開發新技術或設新廠房,他除了將「雷宅」的精神發揮到極緻,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將雷災降為零。大家都很怕打雷,但吉田修卻很喜歡雷,問他為什麼,他像頑童一樣笑著說「因為可以靠它吃飯」。

音羽電機社長吉田修和他收藏的臺灣雷達像(筆者攝影)
音羽電機社長吉田修和他收藏的臺灣雷公像(筆者攝影)

滅火不用水的MORITA消防車

火災也是日本人最恐懼的事情之一,所以日本的火災防災產業很早就起步,總社位於大阪的消防車製業大廠MORITA,至今已有超過110年的歷史,大阪商人森田正作1907年以個人經營的形式在大阪設立防火協會,著手開發滅火器和消防泵浦機,為此還遠赴歐美考察半年,並取得德國賓士的東洋代理權。

1910年森田開發出日本首臺汽油發動機的消防泵浦,1917年完成日本首輛國產的消防車,將日本的消防產業帶至近代機器化的道路。森田創立的防火協會也在1912年改為森田製作所,後來數度改名,1997年改為目前使用的「MORITA」。

MORITA集團的事業主幹為消防車輛製造,其他還有生產滅火器、產業廢棄物處理機、垃圾車等事業。消防車的生產組裝於兵庫縣三田市的「三田場」進行,一年可以生產700輛消防車,全國市佔率57%,雲梯車的市佔率超過9成,在全球市佔僅次於美國和澳洲,位居世界第3。

MORITA開發消防和救難車輛,強調輕易操作和防災的創新性,日本每次發生的重大災難,都提供了MORITA研發新技術的契機。例如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福島核災發生後,MORITA開始著手研究如何在既有消防設備停擺的情況下快速滅火,開發出「氮氣富化空氣」(NEA)消防系統,第一輛商用車於2014年出廠,由日本原燃公司採購,設置於青森縣的六所村的核燃料再處理場。

MORITA的NEA消防車。可從車體觀測火災現場的氮氧濃度(筆者攝影)
MORITA的NEA消防車。可從車體觀測火災現場的氮氧濃度(筆者攝影)

氮氣富化的原理就是利用氧氣比氮氣容易通過中空纖維膜的特性,將室內氧氣抽出提高氮氣濃度以達到制火的功效,一般空氣中氮氧比例約78%比21%,利用氮氣富化系統將氮氧比例調整至83%比16%,火勢因氧氣降低而減弱,氧氣降到12.5%之後則會自動熄滅。

NEA系統不但可以用於既有消防設備失靈的火災現場,包括有油品儲存、美術館、圖書館或是地下室等擔心有水損的設施都能使用,最重要的是氧氣降至12.5%在短時間內並不會危及人命。

另一個例子是2016年發生的熊本大地震,當時災區有很多地方位處山區,因為道路中斷而難以救援,MORITA也因此和川崎重工合作,開發了四輪趨動的小型越野消防車「red ladybug」。

MORITA三田廠長小川進介紹小型越野消防車(筆者攝影)
MORITA三田廠長小川進介紹小型越野消防車(筆者攝影)

這輛消防車可輕易開在布滿瓦礫等障礙物的災區道路,爬坡性超強大約30度的斜地都難不倒它,水深40公分的積水地區或是積雪地區也能行走,一輛可搭載3名消防救援人員,可牽引907公斤的物資或救難小艇等,可拆卸的後車廂為複合式的救難器械組合,雖然沒有消防灑水裝備,但在急救發生時,可以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發揮最大的救難功能。這部「red ladybug」在去年獲得日本設計振興會主辦的「2018年度百大好設計」大獎。

MORITA的四輪驅動的小型越野消防車「red ladybug」(筆者攝影)
MORITA的四輪驅動的小型越野消防車「red ladybug」(筆者攝影)

不造船卻能活得更美麗的日立造船

位於大阪的日立造船(Hitz)前身為1881年由英國企業家創立的「大阪鐵工所」,在1900年代初期日本船舶業發展之初,曾打造了日本首艘西洋式捕鯨船「第二捕鯨丸」和日本首艘油輪「虎丸」,1936年大阪鐵工所被日立製作所收購納入旗下,戰後1946年於GHQ主導的財閥解體中脫離日立。

位於大阪堺市的日立造船工廠(筆者攝影)
位於大阪堺市的日立造船工廠(筆者攝影)

雖然維持了日立造船的公司名,但在經歷造船業不景氣的背景下,2006年賣掉旗下造船子公司的股份後已不再造船。超過百年歷史的造船廠為了在逆境中求生存,不斷嘗試新事業,曾經一度生產與造船毫無關係的「杜仲茶」,還開設了旅遊預約網站「旅之窗口」,目前這兩項事業也已脫手。

但百年造船廠即使不造船仍留有很多造船相關的看家本領,例如有百年經驗的橋與水門的建造技術,2000年完成連結大阪人工島夢洲和舞洲間的「舞夢大橋」,就是一道世界首創的浮體式回轉可動橋。

日立造船的技術除了運用在基礎建設上,也投入人力進行防災領域的研發,2003年起陸續開發的海底與陸上可動式擋水牆,能有效對付海嘯、漲潮、豪雨和洪水。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海嘯造成的重大災情,更激勵日立造船加強擋水牆的性能。

可用於地面和建築入口的免動力擋水牆(筆者攝影)
可用於地面和建築入口的免動力擋水牆(筆者攝影)

目前開發出的擋水牆「neo Rise」取自「no energy no operation rising seawall」的縮寫,強調免用電力、免用人力,利用水的浮力和水壓自動升起的的擋水牆,沒有金屬零件,構造簡單,維修費也相對較低,由於是利用漲水浮力升起,所以在大水來襲之前,仍可讓人車通過,不會妨礙避難。

日立造船研發的免動力擋水牆靠著水的浮力和水壓自動升起(筆者攝影)
日立造船研發的免動力擋水牆靠著水的浮力和水壓自動升起(筆者攝影)

日立造船的「neo Rise」陸上型擋水牆已在日本國內銷售百套,大都為各地政府的基建標案,由於造價不菲,寬5公尺X長1.5公尺的擋水牆,一套約1500萬圓,日立造船的人員表示,防災設備經常取決於防災意識的高低,防災意識不高採購的意願就會相對較低。目前還沒有海外的銷售記錄,臺灣則有私人使用試作品用於個人住宅,日立造船希望未來能以授權的方式將產品推向海外。

免動力擋水牆有效擋水(筆者攝影)
免動力擋水牆有效擋水(筆者攝影)

標題圖片:MORITA三田廠組裝雲梯車(筆者攝影)

中小企業 日本 臺灣 防災 匠人 台湾 企業 防災 台湾 企業 防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