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戰!「鎌倉武士vs元的騎馬軍團」

蒙古襲來750年(4):在「弘安之役」中沉沒的元軍戰船,封存在長崎縣鷹島外海的「海底時空膠囊」

歷史 社會 文化 政治外交

在跨越長崎和佐賀兩縣的伊萬里灣上,有座名叫鷹島的小島。距今近15年之間,在附近海底發現了元軍沉船等大量可佐證蒙古襲來的遺物,這些是元軍第2次進攻,也就是「弘安之役」所遺留下來的。當時的戰況為何?可從這些海底遺物窺知一二。

東路軍和江南軍合流失敗

文永之役」(1274年=文永11年)的7年後。皇帝忽必烈一聲令下,元軍再度進攻日本,也就是1281(弘安4)年的「弘安之役」。

元在上一次進攻日本鎩羽而歸,這次為了強化戰鬥能力,派遣艦隊兵分兩路遠征日本。一支是從朝鮮半島的高麗出發的「東路」軍,當時的高麗是元的屬國;另一支是從中國大陸的舊南宋而來的「江南」軍,當時的南宋已被元滅亡。元的作戰藍圖似乎是這兩支艦隊在壹岐島集合後,從九州登陸,直攻要衝大宰府。

東路軍和江南軍的路徑

然而,東路軍在同年5月3日出發,江南軍卻在晚了1個月半的6月18日出發,缺乏統率能力。東路軍在6月上旬已經抵達博多灣,江南軍卻甚至還沒從本國出發,遲遲不見蹤影。據說,如果兩軍合流, 將有4400艘軍船密密麻麻地遍布博多灣,數量比「文永之役」當時多出近5倍。果真如此的話,日本能抵擋得了嗎?

實際上,姍姍來遲的江南軍也沒去到博多灣,好不容易抵達了伊萬里灣之後,卻遇上颱風失去音訊。

以人海戰術進行海底調查

過了近8個世紀之後,終於發現元軍沉船。

發現元軍沉船遺跡的鷹島神崎港外海(筆者攝影)
發現元軍沉船遺跡的鷹島神崎港外海(筆者攝影)

鷹島的神崎港位於伊萬里灣口,過去也曾經有漁夫的捕魚網在這裡勾到了壺或是武具等,像是元軍的遺物,甚至在1994~95年的港口整建工程中,挖掘到大量遺物。挖掘元軍沉船的時機成熟了,從2005年開始正式啟動海底的考古學調査。

(左上)在鷹島神崎港挖蛤蜊的人發現「管軍總把印」,上面刻著蒙古文字,屬於中級將領的物品。(右上)朱漆木梳。可一窺船上生活的痕跡(下)元軍士兵配戴的腰帶上會繫銅製裝飾品,並且懸掛佩刀=均拍攝於長崎縣松浦市立埋藏文化財中心(筆者攝影)
(左上)在鷹島神崎港挖蛤蜊的人發現「管軍總把印」,上面刻著蒙古文字,屬於中級將領的物品。(右上)朱漆木梳。可一窺船上生活的痕跡(下)元軍士兵配戴的腰帶上會繫銅製裝飾品,並且懸掛佩刀=均拍攝於長崎縣松浦市立埋藏文化財中心(筆者攝影)

然而,要一口斷定「發現了元軍戰船」絕非容易的事。

「當初設想了海底可能堆積很多沉船,但怎麼找也找不到,因為暴露在海水裡的木製船被蛀船蟲啃食光了。」長年參與鷹島外海的海底發掘調査,現任國學院大學研究開發推進機構的教授池田榮史如此說道。

國學院大學教授池田榮史(筆者攝影)
國學院大學教授池田榮史(筆者攝影)

如果沉船因為海流的關係等被埋在泥沙裡面的話,說不定就能夠避免被啃食──。以池田(當時為琉球大學教授)為中心的調査團隊,重新假設,使用聲波探測儀,從05年開始花了好幾年製作海底地圖和斷層圖,其中沉積物反應出現不自然的地方就有一百數十處。

接下來,就完全是使用人海戰術進行調查了。池田教授與潛水員一同潛入海底,然後在那些可疑的地點用鐵棒逐一戳入找尋。「如果是貝殻,就會發出『刷拉』一聲;碰到陶瓷器等堅硬的東西,就是『鏗鏘』的聲響;木材的話,就會出現『滋噗』的手感。」

當時為琉球大學教授池田榮史(現國學院大學教授)在鷹島海底進行挖掘遺跡的考古調查(松浦市教育委員會提供)
當時為琉球大學教授池田榮史(現國學院大學教授)在鷹島海底進行挖掘遺跡的考古調查(松浦市教育委員會提供)

「果然找到了!」

自著手調査的5年後,2010年池田教授等人終於發現了沉船的木材殘骸,雖然形狀嚴重毀損,但翌年11年確認是「船」,推測全長為27公尺的1號船。「真的找得到船嗎?連自己都開始懷疑起來,就這樣子過了6年。老實說,當下的心情是:『哇!果然找到了。太好了。』」他如此回顧。

鷹島1號沉船的俯瞰圖(松浦市教育委員會提供)
鷹島1號沉船的俯瞰圖(松浦市教育委員會提供)

15年,發現了2號船(推測全長為20公尺);23年,發現了像是第3艘船的木材,目前仍確認中。1、2號船的船底均呈V字型或者是圓弧形,因為有隔開船艙的隔艙板,確定是「江南軍的戰船」,船隻的大小差異來自於用途不同,從周遭發現的遺物來看,也是舊南宋製造的陶磁器居多。

元軍戰船的復原模擬影像(松浦市教育委員會提供)
元軍戰船的復原模擬影像(松浦市教育委員會提供)

池田教授表示:「陸地上的歷史遺物很多會因為細菌或者氧氣而腐蝕,但是在海底,若是埋在泥沙裡的話,當時的各種遺物就會原封不動地整組都留下來。」他把鷹島外海的海底遺跡(2012年被列為國家指定歷史遺跡)稱為「海底時空膠囊」,可望更進一步解開歷史之謎。

被颱風扯斷的「船錨」

從JR筑肥線的唐津站搭乘公車,在山谷間搖搖晃晃地前進,1個小時左右,在站名「入野」的公車站再轉搭另一路線的巴士,通過全長1公里以上的吊橋,就從佐賀縣進入長崎縣。目的地是人口1700人的鷹島,而松浦市立埋藏文化財中心就位在高台上,眼前展開的就是伊萬里灣。

同市教育委員會的文化財課長內野義在館內進行導覽時,一面說:「從海底打撈上岸的不只有元軍沉船,也發現了好幾個船錨的殘骸。」一面指著約1公尺長的棒狀碇石。元軍戰船的船錨構造是用木材組成V字型,再繫上2個碇石作為配置重量。

最大的碇石重量1個就超過170公斤。「木頭部分遭到蛀船蟲啃食而消失不見,大多是只有碇石留在海底。到目前為止,就發現了36根碇石。」

2022年打撈到的一石型木製船錨。與一般的船錨不同,碇石只有1根。(松浦市教育委員會提供)
2022年打撈到的一石型木製船錨。與一般的船錨不同,碇石只有1根。(松浦市教育委員會提供)

2根1組的其中1根碇石=拍攝於松浦市立埋藏文化財中心(筆者攝影)
2根1組的其中1根碇石=拍攝於松浦市立埋藏文化財中心(筆者攝影)

不過,在1994年的港口整建工程,從海底的泥沙中發現了4根並列的V字型木製船錨,奇蹟似地逃過了腐蝕的命運,而且4根前端全都朝向南邊,但是卻沒有找到船體的痕跡。

對此,池田教授認為是「受到颱風猛烈的風力,把船錨從南邊拉到北邊,然後硬生生地被扯斷,與船體分開。」

1994年發現的4根船錨朝向南邊=拍攝於松浦市立埋藏文化財中心(筆者攝影)
1994年發現的4根船錨朝向南邊=拍攝於松浦市立埋藏文化財中心(筆者攝影)

於是,失去船錨的戰船就這樣被沖到了北邊吧。例如,1、2號船都是在伊萬里灣的北部(距鷹島南岸200公尺前後的近海)被發現的,據說在灣內會合的江南軍大約有3500艘,池田教授說:「船隻以密集的狀態被沖到北邊的途中,相互之間猛烈碰撞,受損嚴重。」在海底發現了很多支離破碎的沉船殘骸,有一部分甚至被海浪沖到鷹島的海岸。

伊萬里灣的灣口朝北,而鷹島的所在位置遮住了一半的灣口,發揮「防波堤」的功用,灣內通常風平浪靜。但是,根據當地居民表示,颱風路徑若是從對馬島外海通過的話,逆時鐘的狂風就會從縫隙進入灣內,從南往北猛烈吹襲,推測當時的灣內正是處於那樣的狀態。

侵襲伊萬里灣的颱風和鷹島

幕府軍的掃蕩作戰

在考古學上也證實了元軍戰船因為狂風侵襲而沉沒。那麼,江南軍士兵後來怎麼了?根據史料記載,有很多人溺死,但也有一部分的人只穿著衣服漂流到鷹島或者松浦市的御廚等的灣内各地。

池田教授如此解說:「史料裡,元軍將領搭著輕微受損還能使用的船隻,自顧自地逃回去了,留下的殘兵幾乎都手無寸鐵就這樣上岸了,面對追趕而來的幕府軍進行掃蕩作戰,根本毫無招架之力(*1)。」

幕府軍對元軍進行掃蕩作戰。引用《蒙古襲來繪詞(臨摹本)》(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藏)蔵)
幕府軍對元軍進行掃蕩作戰。引用《蒙古襲來繪詞(臨摹本)》(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藏)蔵)

鷹島上有幾個很血腥的地名,彷彿在說明那場戰役的慘烈。埋藏文化財中心的木山智明表示:「鎌倉幕府的軍隊本營就設在島的北部,雙方最為激烈的交戰就是在西邊的阿翁浦展開。」

從高台往下眺望阿翁浦港周遭一帶,是寧靜的漁村。然而,在港口周邊卻有很多煞風景的地名,如「首崎」「血浦」「胴代」「地獄谷」等,戰況慘烈可見一斑。當時的港口可能被鮮血染成一片血海了吧。

幕府的本營設在龍面庵(筆者攝影)
幕府的本營設在龍面庵(筆者攝影)

從高台眺望阿翁浦港(筆者攝影)
從高台眺望阿翁浦港(筆者攝影)

雖然說幕府軍隊處於優勢,但是日本方面也出現傷亡。島民和身經百戰的英雄也犧牲生命,為數不少的石碑和墓碑在島上四處可見。

兵衛次郎之墓。元軍入侵對馬島之際,兵衛次郎飛奔前往大宰府告急之後,轉往鷹島作戰卻不幸戰死(筆者攝影)
兵衛次郎之墓。元軍入侵對馬島之際,兵衛次郎飛奔前往大宰府告急之後,轉往鷹島作戰卻不幸戰死(筆者攝影)

高麗的東路軍撤退

另一方面,已經進入博多灣卻遲遲等不到江南軍來會合的東路軍,後來怎麼了?因為幕府在博多灣沿岸建造防壘,東路軍無法上岸,似乎就以突出於灣口處的志賀島作為據點。幕府軍隊三番兩次進行夜襲,與東路軍展開交戰。「長期待在那裡,船隻會受損,士兵也會生病」(池田教授),東路軍不得已暫時回到補給地的壹岐島。

之後,東路軍接到江南軍的聯絡,雙方好不容易在長崎的平戶海域會合了,卻在伊萬里灣和江南軍一同遭遇到颱風侵襲而嚴重受創──。這已成為定論。

對此,池田教授推測:「根據史料《高麗史》顯示,東路軍有8成人生還,一部分的人為了取得聯絡,前往伊萬里灣,但是有更多人從壹岐島北上回到高麗。」這也跟從伊萬里灣打撈出來的高麗遺物僅有少數的事實相符合。而且,江南軍遭受颱風侵襲而嚴重受損的消息傳到東路軍,應該是「放棄作戰了吧」。

東路軍的江南軍的去向

擁有最強騎馬軍團,僅花了幾十年就建立起橫跨歐亞大陸版圖的蒙古帝國。可是,缺乏海戰經驗,為了與日本作戰,只能夠委由屬國高麗和舊南宋建造軍船以及從中徵調大量兵力。這些高麗兵、舊南宋兵被迫為宗主國上場作戰,應該也提不起士氣吧。元在陸地上所向無敵,可惜對海戰卻不擅長,當然也有颱風這樣的不可抗力因素,結果嘗到了首次前所未有的大敗仗。

後來,就再也不曾入侵日本。

●行程導覽

  • 鷹島:在JR筑肥線唐津站搭公車,車程約1.5小時。在松浦市立埋藏文化財中心內,保存及展示著從伊萬里灣打撈起來元軍遺物。此外,島上四處可見讓人緬懷「弘安之役」的石碑和墓碑。

標題照片:鷹島2號沉船俯瞰圖(琉球大學、松浦市教育委員會、攝影・編輯:町村剛)

(*1) ^ 在伊萬里灣遇難的元軍裡面,除了舊南宋人和蒙古人以外,還有一部分從博多灣來會合的高麗人。池田教授以史料為基礎所做的分析顯示,過去曾是友好國的舊南宋士兵被救起來送往博多,被迫勞役,在「文永之役」交戰過的蒙古人和高麗人則遭到斬首。

蒙古帝國 元朝 蒙古襲來 元寇 蒙古 大宰府 弘安之役 文永之役 伊萬里灣 博多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