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嚴重的日本式「孤獨」

「家裡蹲」超過100萬人:日本出現家庭單位的社會孤立現象

社會 家庭

有調查結果顯示,在日本,處於「家裡蹲」狀態的人超過了100萬人,多為40歲以上的人群,相當於日本總人口的約1%。最近,還出現了「8050問題」——即80多歲的父母扶養50多歲的子女,他們孤立於社會之外,困苦交加。為什麼會全家都孤立於社會之外呢?愛知教育大學副教授川北稔,是《8050問題的深層原因 如何救助「極限家庭」》(NHK出版)一書的作者,是一位熟知「家裡蹲」問題的社會學家。讓我們聽聽他是怎麼說的。

針對四十歲以上「家裡蹲」的社會援助還很不充分

之所以說日本的「家裡蹲」已經超過了100萬人,是基於兩項調查。其一是內閣府2016年9月發佈的《年輕人生活調查》。

根據內閣府2016年9月發佈的《年輕人生活調查》製作而成。該調查針對3115名15~39歲的民眾實施。

  有效回收數中所占比例(%) 全國估算人數(萬人)
准「家裡蹲」
平時呆在家中,只為自己興趣相關之事才會外出 1.06 36.5
狹義「家裡蹲」
平時呆在家中,會去附近的便利商店等處買東西 0.35 12.1
會走出自己的臥室但不走出家門,或者幾乎不走出自己的臥室 0.16 5.5
廣義「家裡蹲」
合計 1.57 54.1

根據總務省《人口推算(2018年)》的發佈,日本15-39歲的人口為3445萬人。因此,廣義「家裡蹲」的估算人數為54.1萬人。

第二項調查,是內閣府2019年3月發佈的《生活狀況調查》。這是首次針對40歲以上「家裡蹲」開展的調查。

根據內閣府2019年3月發佈的《生活狀況調查》製作而成。該調查針對3248名40~64歲的民眾實施

  有效回收數中所占比例(%) 全國估算人數(萬人)
准「家裡蹲」
平時呆在家中,只為自己興趣相關之事才會外出 0.58 24.8
狹義「家裡蹲」
平時呆在家中,會去附近的便利商店等處買東西 0.65 27.4
會走出自己的臥室但不走出家門 0.15 6.5
幾乎不走出自己的臥室 0.06 2.6
廣義「家裡蹲」
合計 1.45 61.3

根據總務省《人口推算(2018年)》的發佈,日本40-64歲的人口為4235萬人。因此,廣義「家裡蹲」的估算人數為61.3萬人。

兩項調查的估算人數合計,就超過100萬人了。

川北在其著作中指出,雖然地方政府等管道的調查也顯示40歲以上人群中「家裡蹲」的比例高於40歲以下人群,但針對40歲以上人群的社會援助並不齊全。

「在日本,要求人們按照工作、結婚、買房的順序一步步往上走逐漸獨立。只是,一旦就職受挫就很難再度站立起來重新挑戰。因此,那些受挫的人就只能在父母身邊永遠作為『孩子』生活下去。而父母則在『自家的孩子自家管』的社會壓力之下接受這種現狀。」

從針對事件的反應看日本的家庭觀

2019年5月神奈川縣川崎市發生了這麼一個事件:一位50多歲的男子持刀連續刺向正在等待校車的小學生及其家長,導致2人死亡,18人負傷。在那4天之後,東京都練馬區又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一位曾經擔任過農林水產省事務次官的70多歲老父,殺死了跟自己生活在一起的40多歲兒子。據其供稱,「一想到川崎發生的事件,就想著不能讓兒子危害周圍的人」。

愛知教育大學副教授川北稔
愛知教育大學副教授川北稔

「媒體報導說,川崎事件中行兇的男子和練馬事件中被殺的兒子,都是『家裡蹲』。當然並不是說『家裡蹲』就會立馬成為殺害無辜的犯罪分子。引人深思的是世人對這兩個事件的反應——『要自殺就自個兒去死』『那個父親也算是大義滅親』。這其中蘊含這麼一種價值觀:自殺、家人互殺什麼的都沒什麼,只要不給別人添麻煩就好了。以前,曾發生過家長對身障孩子的未來感到悲觀就把孩子給殺了的事件。那時出現了呼籲減刑的運動,認為那個家長太可憐了。但是,有些身障人士就提出異議說『難道我們就該被殺嗎』。那麼,練馬事件中的那位兒子,也是真的合該被殺嗎?」

日本社會中,「自我負責」這個詞被頻繁使用。而在「家裡蹲」問題上,就變成了家庭單位的「自我負責」。這種想法是從哪裡來的呢?

「過去的農業社會,孩子們在社區裡成長,家庭是生產和經濟活動的單位。到了經濟高速成長期,工作的地方變成公司,家庭成為回歸的地方。在社會學上,有觀點認為家庭因此最終只保留了治癒安心和生養孩子的功能。而長照和醫療等功能則轉移到家庭之外,人們在醫院裡迎接死亡,也不再在家中舉辦葬禮。慢慢地,家庭變成了私人場所,外人不再輕易進入。在這過程中,孩子養育的結果就成了評價一家人的基準。如果孩子沒有教育好,就說明這家人做得不好。因此,當孩子在學校裡遭受欺負或孩子因處理不好公司的人際關係而變成『家裡蹲』,家長就會認為是自己的恥辱,從而切斷與外界的聯繫,深居簡出避開他人的目光。」

存在問題的不僅僅是家庭的這種看法。川北先生還指出,社會容忍度下降也是問題。

「不管在哪個社會都會有人沒有工作能力,自古至今總有一部分人流落在社會之外。但是,很少有針對這些人特別是其中的成人的援助機制。由於社會包容度低下,就容易使之自閉於家裡。昭和時代,由於經濟持續成長、終身僱用、專職主婦等的支撐,即教育社會學家本田由紀命名的『戰後日本式迴圈模式』,人們在家庭、學校和工作之間不斷迴圈流動,運作還算順利。但到了平成時代,前述的經濟成長、終身僱用、專職主婦等支柱都不復存在。而且,圍繞資訊的競爭也經常性地會產生失意者。在某種意義上,這種社會性變化中,原本家人和社會的接點不夠充分的問題就變得比較突出了。」

對接受低保補助有偏見

川北的這本書中,還介紹了家中有成人「家裡蹲」大孩子的各種家庭實例。他們從不向外求助,問題拖延幾十年,直到父母年事已高,才第一次跟外部社會溝通。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但是,「家裡蹲」本人及其父母都不願意輕易接受低保補助等援助。

「也有世俗壓力大的原因,很多『家裡蹲』當事人自身也認同了對接受低保補助的偏見,認為『變成那樣就完蛋了』,想著自己可不能變成那樣。自己內心的偏見變成了自縛手腳,無法向外界發出求助。但無法求救會導致狀況更加糟糕,最後乃至陷入孤獨死等嚴重的事態。所謂自立,並非完全不求助於他人,而應適度地依靠他人和制度。」

那麼,「家裡蹲」本人及其家人應該怎麼思考,應該怎麼接受社會援助才好呢?

「東京大學尖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的熊谷晉一郎,基於身患腦性小兒麻痹的原因,長期從事小兒科學研究。他提出了『分散依靠對象的自立』概念。不是只依靠家人,要把增加家人之外的依靠對象當作『自立』來看待。但是,保護父母免受家庭內暴力的緩衝機制和為了應付一時生活困難的貸款制度也只是小範圍存在,最終的生活保障算來算去也就只剩下一個低保補助了。有時也實在無處可以依靠,這是個大問題。」

川北先生提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建議。

「這其中,我們現在能做起來的也很簡單,首先在家庭之外結識能夠向其訴說自家情況的外人。是社會福利機構的人也好,親朋好友也行。他們也許會告訴對你可能有用的制度。人們很容易認為,利用制度的只是一部分可憐人。但其實像托兒所幼稚園也是一種福利制度,並不是購買什麼特殊的服務。這樣,大家就都在某種程度上享受稅金的恩惠。要讓他們形成善於利用社會福利制度的想法,把可以依靠的對象分散擴展到家庭之外。」

提供能夠滿足「家裡蹲」本人及其家人廣泛需求的援助

但是,即便是「家裡蹲」終於去申請這不算多大的援助,也有些人在詢問處溝通時進行得並不順利。比如光被人說著「有什麼事情請再來」,卻沒能收到有效的建議。 

「有些人在詢問處遭受嫌棄眼光導致失望灰心,自尊受傷。因此,有的時候真的是沒法對他們說,請您儘管去詢問處商量吧。有個詞叫作『受援力』,如果能夠利用的援助只是這麼一種狀況,是無法培育受援力的。而且,在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的背後,可能也有不希望別人麻煩自己的意思。在經濟成長已經無法期待的當今社會,與他人發生關聯與其說能帶來利益,更有可能要注意風險。現在流行『CP值』這個詞。在算計自己的利益得失之中,你有沒有過稍微虧損就感到十分痛苦的經歷?從這個意義上講,有必要精心策劃一種來諮詢便能得到明顯『好處』的援助。」

另一方面,川北認為對「家裡蹲」家庭的援助形式也與以往有所變化。那麼具體是什麼呢?

「以前一直是以解決『家裡蹲』本人為目標來開展援助,如果和這一目標不一致,援助就難以被接受。特別是如果『家裡蹲』本人拒絕接受援助,那麼就很難向前推進。而現在則是『綜合性援助』,即開展能滿足包括其本人及家人在內廣泛需求的援助。就如下圖所示,其中就可能有『家裡蹲』本人及其家人各自與外界產生關聯的資訊。將其與他人共用,這是第一步。」

川北繼續作如下表示:

「其實也不需要什麼特別『援助』,如果那位『家裡蹲』喜歡圍棋或將棋,就可以說『有人正在找下棋對手,要不要來殺一局』。並不是要改變『家裡蹲』什麼,而是像與普通鄰居那樣來往和照顧而已。也許有人對『援助』和『關懷』這樣的詞語有抵觸,那也有不用這樣的詞彙可以做到的事情。我們不要把這些被社會拋下的人當作例外來對待,而是接受他們存在的現實,然後大家共同生活就好了。」

採訪、撰文:桑原利佳、POWER NEWS編輯部

標題圖片:Takasu / PIXTA

福利 家庭 家族 孤獨 孤立 家裡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