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祭奠新方式
視覺日本 社會 生活 文化 設計-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遺骨怎麼辦?
隨著一天天地走向衰老,恍惚間會聽到死神的腳步。
死後燒成灰已是板上釘釘。
那麼,等我死後,我希望別人怎麼處理我的骨灰?
或是愛人先我一步離開世界,我又該如何處理她(他)的骨灰?
我出生在奈良山裡的一個茅草屋裡。家裡有古老的佛龕和神龕,家人為其換水,供奉當季的花和食物,上香誦經。這些光景依然留在我的記憶深處。
現在,長兄負責看守墓和佛龕,而在我心裡,自己和父母、親戚、祖先的情誼日漸淡薄。或許某種程度上,也因為佛龕遠離了自己的生活。
佛龕是極樂淨土的縮影
現代社會,隨著小家庭逐漸增多,設有佛龕的家庭越來越少。
佛龕是仿造極樂淨土的小型寺院,其樣式不斷變化,衍生出傢俱式佛龕和設計款佛龕等等。
與此同時,很多人將一部分遺骨和骨灰放在身邊保管,因為在「棄墓」「棄佛壇」現象日益凸顯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人開始追求個性化的祭奠模式。
問題是該給裝有遺骨和骨灰的容器找個怎樣的「家」。
通風透氣的佛龕,讓人想觸摸的供器
我想尋找有特色的佛龕,上網發現了名為「祈禱交響樂團」的佛龕和供器,眼前一亮。為一探究竟,我立刻前往這家位於靜岡縣靜岡市的製作公司「INBLOOMS」。
簡潔、素樸、明朗、存在感強。
傳統佛龕最大限度地融入莊嚴的宗教世界觀,而這款佛龕只有周邊木框,形成一個通透的空間,讓人仿佛感受到有風伴著空靈的鈴聲穿過。
這款佛龕將傳統佛龕融入現代生活,做成A4尺寸,讓祈禱空間有了棱角,是「祈禱交響樂團」的代表作之一。
佛龕為木材肌理,讓人想伸手觸摸。天然原木握在手中,會跟人的肌膚一樣不斷升溫。產品展示出未知圖景,散發出觸動人心的魔力。我被這魔力吸引,不知不覺按下了快門。
「森之牌位」
祭奠逝者的牌位上刻有逝者法名和去世時間,是靈魂寓居的場所。以往牌位只有黑漆塗層,但森之牌位提供了很多選擇。據介紹,該品牌開售當初就集齊了兩百多種天然木材,可以說是「森林的寶石」。
我為愛吃水果的母親選了蘋果木製成的牌位,這符合母親的風格,讓我能夠將所有哀思寄託在此,全世界獨一無二。
森之牌位憑藉通過不同種類木材體現故人個性的理念,獲得2018年日本優良設計獎。而從不循規蹈矩的祈禱交響樂團共斬獲7次該獎。
INBLOOMS的創新帶頭人、法人代表菊池直人說:「祈禱交響樂團蘊含著北歐傢俱的精神。」
「這把椅子是工匠使用高級材料、花費很長時間精心打造而成的,可以修修補補一直使用。日本過去也是對工藝精益求精,祈禱交響樂團希望打造出不亞於北歐傢俱的作品。風格越簡約,越能凸顯精髓。」
靜岡木工傢俱的職人魂
菊池的叔叔是靜岡淺間神社的專業木匠「宮大工」。菊池對木料的鍾愛,源自從國中學起叔叔向他傳授木工知識。
1800年代,德川幕府為修建淺間神社,從全國徵調木匠。漸漸地,這些木匠的後人開始製作不用一根釘子的木箱傢俱「駿河指物」以及佛龕。
如今,這種本地產業逐漸轉向廉價的海外代工。為助力靜岡經濟發展,菊池將訂單給了當地的木匠,以磨練他們的技藝。
我採訪了木匠師傅安田昌弘,祈禱交響樂團的產品正出自他的手。
安田說,「祈禱交響樂團交給我們的工作難度很大,讓我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行。一方面覺得工作很難,另一方面又想無論如何也要做好。如果順利完成,那自己的底氣更足,對今後也有很大幫助。菊池先生認真傾聽客人的心聲,然後告訴我,所以我不能敷衍了事。」
這讓我深刻體會到菊池說的一句話——「我想讓我欣賞的人來做我欣賞的東西。」
祈禱交響樂團的出發點
菊池從名古屋的測繪學校畢業後,就職於一家建築公司,負責公園式陵園的設計和施工。就是這段時間,他開始思考現代喪葬和祭奠的方式。
之後他回到靜岡,轉行成為自己的愛車品牌——大眾的銷售,第4年就拿下日本金牌銷售。
這時,恰好一家用遺骨做鑽石的瑞士公司落戶靜岡。菊池認為這為解決日本陵墓問題打開了思路,便借機轉型。他開始創業,開發了將遺骨或骨灰裝入吊墜的飾品「ASHIN JEWELRY」,飾品成為人氣商品。
從創業到現在已有18年,公司人不多,但都是菊池信任的得力夥伴。從產品開發,到拍攝照片、設計、包裝環節,菊池也是樣樣精通。
菊池說,「我們收到很多客人發來的感謝信。正是在他們的支持和鼓勵下,我們才走到現在。如今,與祈禱交響樂團相似的產品越來越多,說明我們提出的新賽道終於獲得大眾認可。」
「我想做給業界帶來新風的開創者,做成蘋果那樣的企業。就算等我死後,這個願望再實現也無妨,我希望我設計的佛龕造型能變得像衣架造型那樣稀鬆平常。如果到時人們一提到佛龕就想起房子的形狀,還會問起這是誰的設計,那我就滿足了。
菊池被工匠的玻璃吹製技藝折服,下單生產產品,便有了玻璃骨灰罐系列。被它的美所折服的,還有靜岡縣濱松市龍雲寺的住持木宮行志。
光之骨灰堂
我去了龍雲寺,那裡據說有世界最大的《般若心經》。
《般若心經》背面的骨灰堂中,與經文字數相同的266個玻璃骨灰罐閃耀光芒。
太陽落山后,我看到有人到訪骨灰堂,身影佇立良久…
靈魂共振
祈願和祭奠,換言之,大概就是思念、感應故人的存在,與其同頻共振。
一方用太陽般的照射力發出光芒,另一方用月亮般的反射力接收光芒。
雙手輕輕合十,心願靜靜升空。
攝影、撰文:大西成明
標題圖片:天然原木製作的「祈禱的小家」和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