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探險

開啟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從戰國時代走向穩定社會

歷史

河合敦 [作者簡介]

追述戰國時代三雄的本專題即將畫上句號,最後一篇讓我們來看看德川家康的一生。幼年時期曾被織田家和今川家當作人質,境遇坎坷,爾後統治三河,在爭霸天下的關原之戰中贏得了勝利。最終登上征夷大將軍的寶座,為後來延續了260年的江戶幕府打下了基礎。我們可以窺見的是,家康那巧妙的政治戰略和出眾的統治能力。

徹底的權力統制

通過上述措施,家康憑藉軍事力量和法律控制了大名的行動,而且他統禦的不僅僅是大名。針對可能動搖政權的勢力,全都毫不留情地實施了打壓。比如朝廷。

從形式上看,朝廷任命德川家的當家人為征夷大將軍,是將政權託付給江戶幕府掌管。因此家康表面上也以朝廷為尊,1601年還給戰國時期失去了部分領地的朝廷上貢了1萬石。但皇室財產(內廷資產)的管理完全由幕府一手把持。同時,新設了監視朝廷和西國大名的京都所司代,隨時緊盯朝廷和公家的日常動向。另外還設置了向朝廷傳達幕府(京都所司代)指示的武家傳奏職務,人員編制為兩名,從公家選人任職,俸祿由幕府下撥。1613年,發佈公家眾法度,規定公家應該致力於世代傳承的學問(家業、家職),並要擔任禁裏小番(晝夜守衛宮中的差事)。接著又在1615年制定了禁中並公家諸法度,明確了朝廷的運轉模式,並從法律上對天皇和公家的生活,乃至公家的排位和晉升做出了規定。家康試圖以此讓朝廷和天皇變得在政治上毫無力量。

在戰國時代,比叡山和高野山的僧兵、一向門徒等佛教勢力也曾對大名構成了威脅。於是,家康在1615年制定寺院法度,開始對這些寺社和佛教勢力實施統一管理。

家康的財政政策

接下來談一談幕府的財政基礎。主要收入來源是總額達到400萬石的幕府直轄領地(天領)的年貢(稅)。負擔稅和雜費的是擁有田地和宅地(高請地),檢地簿上登記在冊的本百姓(高持百姓。拿俸祿的戶主)。《升平夜話》(高野常道著,1796年)中這樣寫道——家康曾說「徵稅要做到讓鄉村百姓半死不活的程度」。似乎家康的統治之道就是不斷榨取年貢,讓人們永遠富不起來,但又不至於餓死。另外,幕府還直接控制江戶、大阪、京都、長崎、堺等城市,尤其是壟斷了長崎的貿易,獨享利潤,不過這是家康死後的事了。

同時,德川一族也和豐臣政權一樣,直接管轄各地礦山,占盡好處,而正是在這一時期,家康開始下令使用採掘的金銀鑄造貨幣。幕府在江戶、駿府、佐渡、京都等地設立金座(鑄造和鑒定金幣的機構——譯注),在伏見、江戶、駿府、京都等地設立銀座(鑄造和鑒定銀幣的機構——譯注),發行了大量金幣和銀幣(慶長金銀)。因為日本過去一直將中國的銅錢作為通用貨幣,所以此舉可謂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金融政策轉型。

下一頁: 講究實惠的外交政策

關鍵詞

江戶幕府 江戶時代 江戶 豐臣秀吉 德川幕府 織田信長 德川家康

河合敦KAWAI Atsu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65年生於東京。多摩大學客座教授。在早稻田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滿學分後退學(日本史專業)。在高中教日本史的同時,作為歷史研究家和歷史作家從事撰稿工作。著作多達200餘冊。新作有《逆向學習日本史》(光文社智慧之森文庫)、《從不同角度解讀明治維新》(Eastpress)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