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治決戰(1)從「新55年體制」走向自公聯盟與其他政黨合作的格局

政治外交

眾議院選舉以自民黨慘敗告終,顯示自2012年底以來的「自民黨獨大」局勢將出現變化。關於這場2024年政治決戰的意義,將由四位作者接力深入探討。

日本的政治正在變化。10月27日眾議院選舉的大敗,讓自民黨與公明黨的聯合執政體系隨之瓦解。兩黨席次從選前的279席縮減至215席,遠低於過半的233席,選民的投票結果為自公政權按下了暫停鍵。自2012年以來,自民黨獨大的「新55年體制」終於劃下句點。2024年版本的新政權架構正進入摸索階段。

選民用「懲罰性投票」給自民黨灸下熱針

這次選舉,自民黨的敗北可以說是意料之中。俗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失敗」,敗因顯而易見,正是安倍派為核心的派系牽涉的政治資金派對相關的未記錄資金,也就是所謂的裏金問題。

岸田文雄首相宣布下台後,有多達9位候選人參與角逐總裁選舉。黨內試圖透過推舉過去屬於非主流派的石破茂上位,來平息裏金醜聞帶來的批評聲浪,以度過危機。然而,這步棋下錯了。果然,輿論並不接受。

尤其是選戰末期爆出的醜聞——提供給無黨籍候選人擔任代表的政黨支部2000萬日圓資金的問題,無疑是火上加油,讓選民更加憤怒。

自民黨在選舉中慘敗的模式總是如出一轍。因為貪汙醜聞等因素,自民黨流失了溫和保守派的支持,過去投票給自民黨的選民也轉向支持在野黨。根據讀賣新聞與日本電視台的出口民調,本次眾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在小選區僅穩住了約六成的支持者(出自10月28日讀賣新聞早報)。

回顧過去,自民黨在「瑞可利事件」後的1989年參議院選舉中慘敗,1993年眾議院選舉也因1992年的「東京佐川急便事件」掀起對政治改革的熱議中再次敗北。雖然2009年的政權輪替選舉性質有所不同,但自民黨的長期執政已讓選民感到厭倦,當時選民的心情並非「想投給民主黨」,而是「不想投給自民黨」。(摘錄自小林良彰《政權交替》,中公新書)

這次選舉的共同點在於,正如人們常說的,這是選民對自民黨的「針灸」。儘管自民黨依然是最大黨,但與立憲民主黨之間原本超過150席的差距,如今已縮小到僅剩43席。這次的針,就像1989年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失去多數席次時那般炙熱而深刻,堪稱「懲罰性投票」。

自民黨試圖透過推舉黨內反對派的石破,以「鐘擺效應」營造政權輪替的假象。然而,由於石破在黨內基層勢力薄弱,這個「石破鐘擺」幾乎無法啟動,並大大影響了此次選舉結果。眾議院解散與大選的時機選擇便是明顯例子,石破放棄了原本的立場,順從黨內主流意見,迅速決定解散眾議院。選民將此視為回歸舊有樣貌,最終轉為對自民黨舊政權的「績效評價投票」,而非對石破政權未來的「期待投票」。

執政體制面臨重組壓力

既然將確保執政黨過半數作為選舉成敗的基準,以石破為首的自民黨執行部便無法迴避責任問題。石破在投票結束隔天的28日記者會上表明了繼續執政的意向。在此之前,他已與公明黨黨首會談,確認了維持自公聯合執政的方針。

預計在11月7日召開的特別國會之前,自民黨可能會先著手穩定內部,包括處理落選閣員及因選舉失利引咎辭職的小泉進次郎選舉對策委員長的繼任人事安排。然而,僅靠這些措施是否足以應對,仍有待觀察。

目前,已經出現要求對選舉失利負責並下台的聲音,未來自民黨內部的對立可能會進一步加深。特別是在總裁選舉中與石破進行決選投票的高市早苗被視為接班人選,這場角力恐怕會持續延燒至2025年夏季的參議院選舉。此外,幹事長森山裕表達了繼續留任的意向,這也勢必會引來非主流派的批評。

石破若要續任,必須通過黨內程序,並在眾院全體會議的首相指名選舉中當選。如果在第一輪投票中未能取得過半數支持,將進入前兩名候選人的決選投票。過去也曾出現類似情況,例如1979年「40日抗爭」中,黨內大平正芳與福田赳夫兩位候選人之間的角力引發一場泥沼般的權力鬥爭,最終才在眾院全體會議的決選投票中分出勝負。

在石破當選總裁並組成新體制的過程中,黨內支持石破與支持高市的勢力已明顯分化為主流與非主流,雙方仍存在情感上的隔閡。在此次眾議院選舉中,舊安倍派的高層成員被取消公認資格,所謂的「裏金議員」也被禁止重返比例代表,只能單獨參加小選區選舉,結果在44人中有27人落選,這讓他們心中積累了相當大的不滿情緒。

無論石破是否下台,自民、公明這個席次偏少的聯合政權仍然面臨執政體制重組的壓力。即便加上追加公認,目前在眾議院的席次仍未過半,預算與法律都難以如期通過。除非由第二大黨立憲民主黨為核心,結合所有在野黨組建政權並實現政黨輪替,否則作為相對多數的第一大黨,自民黨勢必得拉攏公明黨與其他派系來穩固政權。

在政策上,與自民黨較接近的是國民民主黨和日本維新會。若要重組少數黨執政體制,有以下幾種著手的方式:(1) 讓閣員入閣,組成聯合政權;(2) 不派閣員入閣,但透過政策協議以執政黨身份加入聯合政權,進行閣外合作;(3) 針對特定政策,為了通過法案等進行部分聯手合作。

國民民主黨和日本維新會不僅排除與自公聯合,也否定了與立憲民主黨的合作。石破在28日的記者會上也表示,「現階段不考慮與在野黨聯合執政」。在此情況下,是否能順利推動閣外合作或部分聯合成為關鍵。而居中協調的角色將需要極高的政治手腕,一旦失敗,可能導致政權不保。

極端言論蔓延使政局動盪不安

回顧戰後政局,2024年無疑是至關重要的轉折點。當前的政治架構雛形始於1955年,當時自由黨與日本民主黨合併組成自民黨,除了有一段期間與同源的新自由俱樂部組成聯合政權外,一黨執政的局面一直延續到1993年。

這段期間被稱為「1955年體制」,命名者是政治學者升味準之輔。此體制也被稱為「一又二分之一政黨制」,因為在這個政治框架下,自民黨始終佔據主要勢力,而在野黨則由實力約為自民黨一半的社會黨,結合公明黨、民社黨、共產黨等組成。1993年,非自民黨聯合組成的細川護熙政權及1994年的羽田孜政權僅維持了短暫期間,隨後在同年誕生了由自民、社會、新黨先鋒三黨聯合組成的村山富市社會黨政權。自此,日本政治正式步入聯合執政的時代。

自1996年的橋本龍太郎政權起,自民黨重新成為執政黨。經過2009年的政黨輪替,民主黨執政了3年3個月後,2012年由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再次上台執政,自此延續了12年之久。東京大學教授境家史郎將這段期間稱為自民黨一黨獨大的「新55年體制」。

此體制在這次眾議院選舉中出現了巨大的轉變。無論其他政黨是否以某種形式參與自公兩黨的執政體制,過去的框架都將告終,2024年體制正式展開。

傾向保守中道的石破自民黨與中道保守的立憲民主黨野田佳彥相互較勁,兩者都向中間靠攏,結果出現了一批被排除在外的選民。從左右兩側填補這一空隙的,正是激進左派的「令和新選組」以及強硬保守派的「參政黨」和「日本保守黨」。

若要理解令和新選組取得9席、參政黨與保守黨合計拿下6席的意義,必須同時探討當前極端言論蔓延的輿論環境。雖然情況尚未達到歐美的程度,卻已顯現出日本社會分裂與極端化的徵兆。

目前的政治局勢呈現出自公聯盟結合其他政黨,及立憲民主黨之外,各政黨各據一方的格局。或許我們應該將此視為2024年全新政治架構。

可以確定的是,曾如「55年體制」般帶來政治穩定的「新55年體制」已然瓦解,日本政治將再次進入不穩定的時期。(文中敬稱省略)

標題圖片:投開票過後的隔天,自民黨總裁石破茂首相召開記者會,2024年10月28日,東京永田町自民黨總部(時事)

自民黨 眾議院 執政聯盟 自民黨總裁選舉 自民黨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