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外資及富人階級爆「出走潮」:美中對立與臺海風險升高

財經 政治外交 國際

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出現了外資撤離潮,以富人階級為中心紛紛避走海外的移民潮也越演越烈。研究中國經濟的權威專家――柯隆氏(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分析其背景因素。

實施改革開放30年,中國超越日本

40幾年前,中國最高掌權者鄧小平一上任,就為之前毛澤東時代的鎖國政策劃下休止符,走向了「改革開放」之路。那個時候,到訪中國的外國人所看到的中國是滿目瘡痍的大國。鄧小平在共產黨領導層裡面是罕見的現實主義者,招攬外國企業赴中直接投資,致力縮小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差距。

在那之後,大約過了30年,中國經濟出現飛躍性的成長。2010年換算成美元的名目國內生產總額(GDP)超越了日本。後來,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前往海外旅行,他們去到國外全都嚇了一跳,先進國家的機場和道路又老又舊,根本比不上中國的基礎建設。中國人開始對自己的國家引以為傲。

中國人信奉達爾文主義的傾向尤為強烈,中國的歷史教育是以弱肉強食的概念為基本文脈,認為弱國會被強國侵略。先進國家花了100年才得以實現的經濟成長,中國人誇口說自己僅花30年就辦到了,身為中國人的驕傲感更加高漲。

與美國衝突的「華夷秩序」

還有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那就是無論經濟如何地成長,中國政府始終不忘主張自己是發展中國家。2022年,中國的人均GDP為1萬2814美元。然而,有國際政治學者指出,是因為中國政府想要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框架下享受國際貿易的優惠待遇。明明不再是發展中國家,卻主張自己仍是發展中國家而想要享有優惠待遇,這被認為是狡猾的做法。

實際上,中國政府主張自己是發展中國家的另一個目的,被認為是為了穩固與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對中國而言,在聯合國的外交事務上,非洲是最大的「票倉」。中國政府透過主張自己是發展中國家,以此顯示出與非洲各國的夥伴關係。

就事實來說,習近平上任以來,中國政府每3年就援助非洲國家600億美元(約8兆3000億日圓)。但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經濟也不斷減速,即使如此也仍然承諾要援助非洲300億美元。除此之外,中國的大學也招收來自非洲的大批留學生,並且每年提供高額的獎學金。中國把與非洲的合作關係定位為中國外交的一大支柱。

在國際政治上,雖然對中國的擴張路線予以強烈批判,但是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關係確實趨於穩固。不限於非洲國家,為了強固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推出了主導性強的「一帶一路」戰略。雖然這個構想是為了支援整備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但是中國的外交影響力也藉此得以強化。換言之,也可以說這是習近平政權所欲建立的,以中國為世界中心的新「華夷秩序」。

不過,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沉醉在發展中國家的首腦如「朝貢」般紛紛訪問北京之際,對美中對立的危機處理卻是失敗的。習政權的失算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圈,而與既有的霸權國家美國產生衝突。中國政府對於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往來相當得心應手,但是要如何應對美國,似乎卻還抓不到訣竅。

2018年,川普政權突然拋出美中貿易不平衡的問題,並對中國祭出制裁。同時,加拿大警方應美國政府司法當局要求,逮捕了在加拿大的機場轉機的中國華為公司財務長(CFO)孟晩舟。此舉成為美中對立的導火線,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態度轉為強硬,揚言要「以牙還牙」。

全球供應鏈重組

自2020年起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逾3年,也讓外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出現決定性轉變。在外國人看來,即使中國政府再怎麼主張自己是發展中國家,確實已經非常接近先進國家了。但是,制度上的不透明性卻帶來莫大風險。首先,新冠肺炎的感染狀況並沒有被正確地公布,中國政府進行的清零政策是為了防止病毒傳播,但是同時也阻斷了城市生命線,造成的嚴重損害,遠遠超過病毒。

而且,習近平反覆強調為了統一臺灣,不惜動用武力。中國政府堅決反對臺灣獨立的態度,對在中國投資的外國企業而言,成為潛藏的重大風險。再者22年12月,中國政府實際上廢除了清零政策,但是現階段尚未推出能夠有效提振景氣的措施。

最重要的是,針對是否應該離開中國,美中對立的激化使得外國企業陷入無計可施的困境。有很多的經濟學者指出美中之間不可能「脫鉤」(decoupling),但是就實情來看,美中在半導體產業和高科技的技術創新上是被完全切斷的。

現在,美國的大學在邀請中國研究者以「訪問學人」身分來訪之際,必須徹底進行身家背景調查。針對此事,華府智庫研究員說明:「所謂的美中脫鉤不正是脫中國(deChinafication)嗎?」總之,美中關係要完全切斷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在攸關安全保障的技術或是對美國技術霸權產生威脅的領域上,中國則是完全被排除在外。其中一例就是中國企業不只是無法採購最尖端的功率半導體晶片,就連半導體製造設備也無法取得。

結果,以跨國企業為中心,集中在中國的全球供應鏈被迫重組。有關「在中國生產,銷售至中國」(In China for China)的生意,雖然留在中國,但是出口貨物的生產據點則是加快速度分散到印度或越南等地。

侵略臺灣的風險管理

針對中國侵略臺灣的可能性,專家意見分歧,但是就風險管理的觀點來看,因應臺海危機必須有備無患。有部分的外國企業已經從分散中國生產據點著手,據傳為蘋果公司(Apple Inc.)代工生產iPhone的富士康,已經將河南省工廠超過一半以上的生產設備轉移到印度。在日本企業裡面,也看到關閉中國工廠的實例。

其影響不僅於此,連中國人也急著移居海外。在大城市的富人階級之間,有越來越多人正在加速脫手公寓等不動產,而這些離開中國的有錢人,紛紛移往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居住。實際上,這些打算移居海外的不見得只是有錢人。最近,根據報導指出美國邊境巡邏隊在美墨邊境逮捕了超過6000人以上的中國偷渡客,而這些來自中國的偷渡客絕對不是出身富有階級的人。

美國媒體訪問了希望移居美國的中國人,他們口徑一致地最先提到:「對清零政策感到失望。」中國以世界排名第2的經濟大國為傲,卻面臨國民大舉移居海外的窘境,這是前所未聞的事情。這裡並不打算討論中國人的身分認同問題,經常把愛國主義掛在嘴邊的國民,沒有相當程度的失望,應該不至於會棄國家於不顧。《論語》裡,有一句話是「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意思是「不進入政局不穩的國家,不居住在動盪不安的國家」。對人民而言,中國要成為可以安居樂業的國家,前提是要回到鄧小平路線。

標題照片: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的街道因富士康工廠遷移而人煙希少(Featurechina / 共同通信images)

中國 半導體 美中關係 供應鏈 臺灣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