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認可教育機會不平等的國家

教育

過去,日本人普遍認為所有兒童接受平等教育才是理想的狀態。然而近年來據調查,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家長收入高低影響兒童受教育機會是合理的、無可奈何的。在霞關的中央政府部門工作的國家高級公務員大多畢業於東京大學,他們的子女從升學率高的知名中學進入東大的例子也不在少數。高學歷為何會「遺傳」?本文將嘗試剖析其背景原因並尋找解決問題的線索。

「結果的格差」與「機會的格差」

當今時代,圍繞日本已經進入「格差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社會——譯注)這個事實,人們已經基本達成了共識。大家普遍認為,收入差距在擴大,社會上的富豪和窮人都很多。

希望各位理解的是,所謂「格差」,除了收入差距這種「結果的格差」外,還包括「機會的格差」或者不平等之類的概念。比如,能夠接受多高程度的教育,在企業的錄用和晉升過程中是否會遭遇歧視——以這些機會為關注點去思考「格差」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角度。本文將嘗試探討教育的「格差」,或者說我們是否生活在眾人都可以平等接受教育的社會這樣一個問題。

為了從最為直接的角度理解這一問題,本文將圍繞「家長收入高低不應導致子女受教育程度產生差距」這樣一種針對機會平等的共識展開思考。過去,多數民眾一直認為,有能力和強烈學習欲望的孩子如果因為父母的貧窮而不能上大學,這就相當於阻礙了機會的平等。不應該存在教育機會不平等的問題——這種意識曾是人們的廣泛共識。

學費低廉的國立和公立學校保障了受教育機會的平等

為此,許多國家都設立了獎學金制度,確保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也可以上大學。比如,即便是美國那樣收入差距巨大的國家,民眾依然擁有強烈的共識,認為在教育這個人生起點上應該給予所有人平等的機會,獎學金制度甚至比日本還要完備許多。平等地接受教育,走入社會之後,收入的差距會隨著本人的工作表現和對社會生產的貢獻度而拉大,這符合經濟原理,值得認同——這便是美國精神。

雖然不及美國,但日本社會也強烈傾向於保障教育機會的平等。相較於獎學金制度,日本更注重降低國立和公立高中、大學的學費,讓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也能上得起高中和大學。這個事實可以理解為日本社會一直認同教育機會的平等很重要。

50年前,國立和公立大學的學費非常低廉,僅為每年1萬2000日圓,25年前漲到了20萬日圓左右,如今更是高達53萬日圓,對於低收入家庭而言非常昂貴。如果獎學金制度完備,就沒有太大問題,但日本並非如此,可以解釋為,高昂的學費已經導致教育機會平等受到衝擊。

超六成民眾認可教育機會不平等

下圖展示了監護人(學生家長)對學校「教育格差」問題的看法。簡單說,此圖反映了過去14年間受訪家長針對「你對高收入家庭的子女能夠接受更好教育這種傾向有何看法?」這一問題的回答情況。

在最近一次2018年的調查中,回答「合理」的受訪者比例為9.7%,回答「無可奈何」的比例為52.6%,也就是說,合計有62.3%的受訪者認為可以存在教育機會不平等的現象。

2004年時,該比例為46.4%,14年間上升了15.9個百分點,表明認可「教育格差」的人大幅增加。圖表中並未反映認可「教育格差」的是哪些人,他們主要是居住在大城市的高收入群體,以及上過大學的人。相反,將「教育格差」視為問題的人,主要是沒有上過大學、住在中小城鎮和鄉村的非高收入群體。

高學歷會「遺傳」?

過去,大多數日本人都認為所有兒童接受平等教育是一種理想狀態,但現在人們的思維已經轉為排斥這種觀點。以前大家都覺得,只要接受高層次的教育,找到好工作的概率就大,相應的收入也高,所以至少應該保證所有人受教育的機會。但為什麼近些年來大家不再這麼認為了呢?

以下幾點是我的個人看法。第一,雖然不能斷言日本的家長只關心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對其他孩子的教育毫不在意,但可以說他們對後者已經越來越漠不關心了。實際上,如果更多的孩子接受高層次教育,國家的生產力就會提高,經濟也會變得強大,但大家對此已經毫不在意。

第二,高學歷、好工作、高收入的家長因為自己已經取得成功,於是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如此,傾向於將之視為一種通過遺傳而與生俱來的權利。

第三,針對能力偏低和缺乏學習熱情的孩子,無論給予多好的教育,培養成才的可能性都很低,所以越來越多人認為這樣的教育投資可能是白費工夫。

第四,生活拮据的家長很可能整天忙於工作,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而且也沒有經濟能力把孩子送進補習班,所以孩子的學習能力無法提高。

這樣一來,認為日本存在教育機會不平等或「教育格差」是無可奈何之事的人就變成了多數派。具體體現出的現象就是,現在已經進入一個成長於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教育的時代。把子女送入東京大學的家庭,其收入都相當高,這個事實就很有象徵意義。曾幾何時,「窮人的孩子念國立和公立大學」是一種常識,而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建構不依靠補習班也能獲得學習能力的公共教育體系

實際上,催生「教育格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日本,或者說東亞地區特有的補習班。能上補習班的都是大城市裡中高收入家庭的子女,這些人可以獲得額外的學習機會,獲得更高的學習能力,進而接受良好的教育。窮人家的孩子上不了補習班,所以學習能力無法提高。關於補習班等校外教育的詳細情況,請參考本人的拙著《教育格差的經濟學》(NHK出版新書,2020年)。

實際上,歐美各國都不存在補習班,我們可以解釋為「日本的補習班是彌補學校教育不足之處的機構」。要想在不依賴補習班的情況下提高日本的教育品質,最有效的方案是減少學校各年級的學生人數並提高師資水準。為此,需要大幅增加公共教育費用的支出。從現實來看,日本的此項支出占GDP的比重在已開發國家中處於很低的水準。筆者想強調的是,增加公共教育支出是第一步措施。

標題圖片:東京大學安田講堂(PIXTA)

大學 教育 學費 差距 貧困 獎學金 格差 格差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