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中國」——伊藤洋華堂中國總代表三枝富博專訪
財經-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在中國開展零售業需要相當大的魄力。你若要贏得當地人的支持,必須在當地生活20年、甚至30年的巨大決心。你不怎麼做,就無法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說這話的,是日本零售業巨頭伊藤洋華堂中國總代表三枝富博(64歲)。伊藤洋華堂在1996年4月得到中國政府的承認,被允許以外資零售業的身分在中國全境開設店鋪,這在世界尚屬首次。自那以後,伊藤洋華堂便以四川省成都市和北京市為中心,店鋪數量一路穩步增加。現在北京有8家店鋪,成都則有6家,其中包括2014年1月開業的溫江店。作為伊藤洋華堂創設中國分店的項目成員,三枝已經在中國工作生活了18個年頭。
伊藤洋華堂在中國的第一家超市,是1997年11月開業的成都春熙店。這是因為當時的成都市長對招徠外資十分熱情。半年後,1998年4月,北京的第一家伊藤洋華堂超市十里堡店也開業了。三枝最初是被派往北京的,但很快就轉調到了成都店舖的創業中來。自那以後,紮根於當地的商業模式在成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2012年度成都5家店舖的銷售額達到535億日圓。
紮根當地,被評為中國「商業服務業功勳人物」
在中國開拓事業,零售業等服務行業與受生產成本影響的製造業的立場不同。三枝先生說:「我們不被人事費、股價、租金等可變因素所左右,一旦決定了,就會努力取得當地人的信任和支持,在那裏落地生根。」當然,最初幾年裏是不斷摸索,嘗試了很多失敗,18年來經歷了包括自然災害、反日遊行等在內的各種考驗。
2003年SARS襲擊中國,北京受影響尤為嚴重。華堂憑藉徹底的衛生管理和迅速的應對措施,成功地渡過了危機;2008年5月,芮氏7.9級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感動了成都。三枝先生當時是統領成都三家店舖的總經理。
「這一地區之前經歷地震的經驗較少,因此沒有一個健全的危機管理體制。於是,我們在日本的經驗就派上了用場。首先我們確保了顧客們安全避難;然後,我命令說:『明天我們要照常營業,你們趕緊去核實受災情況』。」在確認可以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三枝做出了第二天各店鋪全部開門營業的決定。與此同時,他下令讓商品部的員工用卡車運來水、大米和速食麵。這是因為他有一種社會責任感:越是在緊急關頭,越是要充分保障物資供應。
「在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時,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通過這樣的表現,我們贏得了當地人民的信任。幾天後,成都市及共產黨的幹部來到店裏,對我們表示了感謝,感謝我們在地震發生後做出的迅速應對。」由於市內大多數零售商店都無法正常營業,顧客全都湧向了我們的超市。全體員工發揚齊心協力的團隊精神,進行了積極妥善的應對。
同年12月,三枝先生榮獲「中國商業服務業改革開放30週年功勳人物」稱號,獲獎的30人中,他是唯一一位外國人。「獲獎理由非常明確。我們在同一地區持續經營了10年以上,一直認真納稅,並且為地區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當時的中國,這卻是很少有人做到的。」
政經一體化的中國,反日行為屬「意料之中」
即便像伊藤洋華堂那樣致力於「紮根於地方」的經營,並贏得了當地消費者的信賴,可是一旦爆發反日遊行,也會首當其衝地被攻擊的對象。「我們經歷了好幾次反日運動,我們從中學到了許多」,三枝說。「中國是『政經一體』的國家。期待經濟關係能夠置身於嚴峻的政治問題之外,保持熱絡,這是不可能的。如果中央政府揮舞(反日)旗幟,地方政府只能服從。所以,我們被告知(即便成為攻擊目標)也要隱忍。」
不如說我們必須時刻做好受到反日運動的影響的準備。三枝強調說:「遭遇風雨和阻力是很平常的事情,這些都取決於中央政府的姿態。如果無法忍耐這一點,那麼就沒有辦法在中國做生意。」因此,「要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讓員工不受其影響,這才是最重要的。」
2012年,受到日本政府的尖閣諸島(釣魚臺——譯註)「國有化」影響,中國發生了盛大的反日遊行。三枝先生巡視了各家店鋪,召集全體員工和幹部,十分堅定地說了這樣一番話:「伊藤洋華堂的確是日本投資的企業,但是,我們並沒有把在這裏獲得的利益拿到日本去。商品也是在本地採購的。我們的超市是為了讓這裏更加富足而存在的。賺來的錢將使員工和地方富裕。我們還創造了更多的工作機會。如果我們總是被政治問題所束縛,就無法開創未來。讓我們為發揮民間企業的最大潛力而共同努力!」
日方領導態度堅定,冷靜應對,得到中國員工的理解和支持,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竭盡全力堅持職位守護店鋪。反日情緒最高漲的時候,甚至經常有顧客對中國售貨員破口大罵,但是,員工的離職率並沒有因為反日風波而上升。
重視「育人」
現在,有2萬5千多中國人在北京、成都的伊藤洋華堂工作,包括正式員工和店鋪員工。在中國創業的初期,三枝在員工教育上下了很大力氣,引入了包括鞠躬在內的日本式的待客禮儀。要讓員工們用無微不至的服務來接待顧客,的確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不過在這一過程中切實地培養了人才。成都的伊藤洋華堂為促進員工之間的團結,從2011年起就開始舉辦全體員工和店鋪售貨員們共同參加的運動會。「我盡量創造各種機會,加強『人才培養』工作。」
歐美企業認為伊藤洋華堂培養的中國員工素質高、能夠立即投入工作,曾經高薪來華堂挖人,不過據說最近幾年員工們都很穩定。「歐美企業雖然工資開得高,然而一旦業績下滑就會立刻裁員。所以,雖然他們用高薪誘惑,但如果1年左右就被辭掉的話就太不划算了,因此員工們漸漸都不理會他們了。」
最近,中國政府把9月3日定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把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樣的紀念日裏,很有可能再次興起大規模的反日宣傳活動,甚至掀起抵制日貨的風潮。但三枝先生相信,他可以和中國員工一起克服這樣的風險。
「中國加一」戰略和日本傳媒失之偏頗的報道
以尖閣諸島問題引發的激烈的反日遊行為契機,在中國設廠的日本製造業開始流行「中國加一」(China plus one)的想法。這是一種分散風險的戰略,目的是想在有反日遊行和日漸高漲的人事費風險的中國,避免集中投資,同時主要在東南亞設立基地。三枝先生感到,日本傳媒總是報道「中國危險」「和中國合作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等說辭,片面強調中國風險和經濟成長減速的負面因素,具有一種煽動危機的傾向。
「風險無處不在,它不僅存於中國。不過,共產黨統治的政治形態和資本主義的經濟形態相互作用,的確形成一個極其複雜的環境。」
正因為如此,打算進軍中國市場的流通服務業「如果直接就想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業務,只能說他們對中國市場太過樂觀了」,三枝先生說。「首先你要在一個地區紮根,獲得當地的支持,然後再向其它地區發展。重要的是思考自己應該與各地的企業利害相關方建立怎樣的關係。否則,很難在中國取得成功。」
三枝先生還舉了其它企業成功的例子,比如三得利在中國的啤酒事業,「也是先鎖定上海為目標,獲得了50%的市場占有率之後,才開始向其它地區拓展。」
給中國消費者不斷提供新的驚喜
不過,雖然在地方上紮了根,但並不意味著就能高枕無憂了。中國的消費市場正在以迅猛的速度走向成熟。「與1996年相比,GDP成長了2倍。2013年大約是1,000兆日圓,是日本的2倍。預計到2020年,會成長至1,500兆日圓。2008年,每戶家庭的平均月收入是2,000-3,000元,2013年超過1萬元的家庭在成都占了6成。在北京、成都等地,普通市民的生活水準也在逐年提高。」
在城市,比起物品的消費,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把錢用在聽音樂會、旅行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比起物質的充裕,人們追求心理上和心靈的滿足」這種傾向急速增強,「只要便宜就能賣出去」的時代結束了,但同時過於高品質、高價位的商品也不好賣。這種變化影響到了我們的店鋪經營。中國近年來陸續新開了櫃檯面積達到5萬-10萬m2的大型商廈,但據說它們都達不到最初計劃的銷售目標。「因為所有的商場都大同小異,便宜貨充斥貨架,而這樣的產品對消費者來說是沒有吸引力的。」
伊藤洋華堂也疲於應付這種急劇的變化,2014年4月底關閉了2006年開業的北京望京店。而1月開業的成都溫江店則大受歡迎。「開辦商場時,我們更為重視的不僅僅是一個賣東西的場所,而是如何才能讓顧客享受生活,讓顧客時常有新鮮感」,三枝說。比如,在商場內設置了兒童遊樂場和休息室,這就是他們用心為顧客著想的一個例子。
另一方面,城市裏的便利商店數量也在穩步增加。和伊藤洋華堂同樣隸屬於7&I控股公司旗下的7-Eleven Japan公司,截至4月末已經在北京、成都、天津、上海、青島和重慶分別開設了158家、81家、52家、74家、25家和4家店鋪。
速度感和「驚奇感」很重要
要讓顧客體驗到新鮮感和愉悅感,就必須靈活地策劃各種各樣的活動。2014年3月,美國歐巴馬總統夫人帶著兩個女兒訪問中國,伊藤洋華堂迅速在北京和成都策劃實施了「美國商品週」活動,大獲好評。三枝先生說,策劃活動,最重要的是要有對人們的關注點和流行趨勢洞察敏銳,要的是「速度感」。
「如果你帶著有色眼鏡看中國,覺得『中國人應該是這樣的吧』,那麼你一定會失敗。我們要用全球視角來推進當地的業務。」
紮根當地,不斷求變,伊藤洋華堂在中國的挑戰仍在繼續。
(根據2014年4月21日的採訪整理編輯)
採訪人:Nippon Communications Foundation編輯委員、新聞記者土谷英夫
攝影:KODERA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