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皮酥脆、內餡多汁的福島市當地美食「圓盤餃子」:出自滿州引揚者之手,70年不變的滋味
Guideto Japan
飲食 生活 觀光旅遊-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正宗口味加上IG美食照的加持而爆紅
用麵粉做成的餃子皮,包上由絞肉、魚貝類、切碎的蔬菜等組成的內餡,再用平底鍋煎熟食用的煎餃,是日本的餐桌上常見的料理之一。搭配醬油加上醋或辣油調製的沾醬,和白米飯一起吃,簡直是絕配。
在發祥地的中國,餃子基本上是指水餃,被稱為「鍋貼」的煎餃並非主流。而且,餃子皮是用碳水化合物的麵粉製成的,所以通常是單吃,不會作為白飯的配菜。也就是說,煎餃配白飯吃是日本獨特的吃法。舉凡餃子大小,餃皮厚薄,餡料的種類、搭配方式等,每家店及每個地區都各有特色,抑或像櫪木縣的「宇都宮餃子」或靜岡縣的「濱松餃子」,甚至成為具有集客力的當地美食。
近年,把正宗口味的鍋貼排成圓形的「圓盤餃子」在福島市大受歡迎。約20~30顆左右的餃子在平底鍋裡緊密地排列成圓形,把底部煎至金黃色後,直接倒翻至大盤子裡,圓盤餃子就大功告成了。一整面滿滿的煎餃,蔚為壯觀,很適合IG的美食照。
光是市區,就有十幾間的專賣店和中華料理店提供圓盤餃子,有的甚至在開店前就可以看到排隊人潮。尤其是與JR福島車站相通的「餃子照井」,客人以出差的上班族居多,也有不少年輕女性為了拍IG美食照而來,店門口排隊候位的人潮絡繹不絕。
因應路邊攤的圓形炭烤爐而生的圓盤餃子
店門口掛著「元祖圓盤餃子」門簾的是位在舊福島城下町的總鎮守・福島稻荷神社附近的「滿腹」。二戰結束後不久的1953年,菅野かつゑ女士在稻荷神社周邊的「黑市」擺攤,開始賣煎餃和酒維生,當時還處在糧食短缺的時代,分量十足的煎餃滿足了許多人的心靈及肚子,2年後開了煎餃專賣店。
二戰前,かつゑ女士與身為鐵道技術人員的丈夫前往滿州(現在的中國東北地區),在異鄉第一次吃到餃子。水餃在當地是常見的家常菜,如果吃剩了,隔天就用鐵鍋重新煎過,做成鍋貼食用。敗戰後,回到福島,她靈機一動,想到要賣煎餃來餬口。
因為市區裡有不少的滿州引揚者,他們看到懷念的餃子都非常高興。1953年,與「滿腹」創業同一年,據說在飯坂溫泉街開店的「照井」也是從滿州回國的老闆為了重現正宗口味而作為招牌料理。之後,也有一些店向かつゑ女士學習煎餃做法,圓盤餃子因而逐漸擴展開來。
2010年,かつゑ女士以103歳的高齡過世,「滿腹」則由孫女椎野仁子繼承,從手工製作餃子皮開始到起鍋,她堅持祖母傳下來的獨門作法,用心經營這間店。
她說從祖母擺攤的時代開始,餃子就是排列成圓盤狀的,這是因為圓形炭烤爐需要花較長的時間才能煎熟,為了一次可以放很多餃子而想出來的點子。她一面說明:「為了符合圓形炭烤爐,平底鍋是用26公分大小的,剛好可以放30顆,」一面示範祖母直接傳授給她的煎餃子技巧。俐落地把一顆顆的餃子放入平底鍋排列整齊,剛好30顆,連數都不用數,完全憑手感。
遵守祖母的遺志,堅持正宗吃法
起鍋的煎餃底部金黃酥脆,另一面的口感滑嫩彈牙,一整盤的分量看似驚人,但是一顆顆小巧飽滿的煎餃吃起來不會覺得油膩,女生1個人就能夠吃光1盤,一點也不稀奇。
提供的酒類有啤酒、日本酒、沙瓦等種類豐富。另一方面,主食除了圓盤餃子之外,只有水餃和下酒菜等,即使是午餐時段也不提供白飯或麵類,堅持沿襲中國本地的正宗吃法。
椎野表示:「日本敗戰後,祖母也過著三餐不繼的生活,因此『希望用好吃的餃子和酒填飽客人的肚子』,店名『滿腹』也含有這樣的信念。」她遵守祖母的遺志,不隨波逐流。
致力推廣圓盤餃子的「福島餃子之會」
現在,圓盤餃子在日本全國打開知名度,不過當地飲食店家加盟的「福島餃子之會」會長塚原仁司表示:「目前『圓盤餃子』這個名字廣泛流傳,但是在當地很難說已經扎根下來。」他如此分析現況。
以每戶家庭在餃子上的支出金額來看,福島市為1769日圓,與宮崎市的4053日圓、宇都宮市的3763日圓、濱松市的3434日圓,並稱為「三大餃子之都」有很大的差距(根據2022年總務省統計局家庭經濟調查)。自從圓盤餃子在黑市誕生以來,作為「下酒良伴」為大家熟知,即使到現在也有很多加盟店只有晚上才營業。塚原說:「本會宗旨是希望美味的煎餃和酒可以為明天帶來活力,不過,當然也希望小孩子都能夠喜歡上圓盤餃子。」
不管是在活動上使用巨大平底鍋煎圓盤餃子,或者是會長親自開課跟小學生講述其歷史及作法,餃子之會致力於推廣圓盤餃子,「希望當地居民都能夠拍胸脯自豪地說,『福島市的特產是圓盤餃子』」。如果名副其實地成為福島市的靈魂食物,圓盤餃子的名字就能夠揚名海內外吧。
提供圓盤餃子的店家資訊,請上「福島餃子之會」官方網址(外部連結)確認
採訪、撰文、攝影:nippon.com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