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野生的朱鷺(上)
自然環境-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最後一隻朱鷺
2003年春天,我來到佐渡朱鷺保護中心看望朱鷺「金」。金是國內最後一隻朱鷺,它雙目失明,在2.5公尺見方的鳥籠中極度虛弱地伏在墊子上。
金在那年10月10日早上去世的消息,我是從新聞中得知的。死因是頭部猛烈撞擊在高約1公尺的鋁窗框上。它大概是想拼盡最後的力氣,再次展翅高飛吧。36歲壽終,以人類的壽命計算,已是百歲以上高夀了。
這讓我聯想到另外一件事。事情發生在1914年9月1日,地點在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動物園。以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夫人的名字命名的北美旅鴿「瑪莎」墜樹而亡。這是最後一隻倖存的北美旅鴿。
當初,北美旅鴿數量超過30億,龐大鴿群遮天蔽日地飛過美國東部。曾幾何時,因鴿肉鮮美而遭到滅絕性獵殺,再加上鴿群棲息的森林遭到開拓者的破壞,到了1901年,野生旅鴿已銷聲匿跡。
所幸的是,金的死亡並未導致朱鷺的滅絕。中國發現了同種朱鷺,在日本人工繁育成功。
時隔42年後,「純野生」朱鷺離巢
在佐渡人工繁育成功的朱鷺陸續被放飛,朱鷺的數量逐漸增加。2016年6月1日,在大自然中出生並長大的一對朱鷺配偶孵化出的雛鳥終於離巢。人們期盼已久的「純野生」朱鷺誕生了。從幾天前開始就嚴陣以待的環境省護林員與保護活動的參與者中間響起一片歡呼聲中。
距離1974年發現野生朱鷺離巢時隔42年之久,6隻「純野生」朱鷺相繼離巢。人工放飛的朱鷺是戴有腳環標識的,而「純野生」朱鷺卻沒有腳環。
2016年,放飛的朱鷺孵化出的34隻雛鳥離巢,加上6隻「純野生」朱鷺,共計40隻雛鳥離巢,創下自2008年開始放飛朱鷺後的最高紀錄。今後,「不戴腳環」的朱鷺還將陸續誕生。
不經人工干預代代繁衍下去,這是讓朱鷺回歸野生的最終目標。環境省佐渡自然保護官事務所首席自然保護官廣野行男表示:「此次朱鷺的離巢,讓我們迎來了最終真正回歸野生的重大轉折。」
與日本人的古老淵源
朱鷺深深扎根於日本歷史和文化的土壤之中。關於朱鷺最古老的記錄可追溯到奈良時代720年撰寫的《日本書記》。其中出現了3處以「桃花鳥」命名的天皇的陵墓。當時朱鷺羽毛的顏色被比作桃花,因而得此名。
據平安時代927年撰寫的法典《延喜式》記載,伊勢神宮的寶刀「須賀利御太刀」的刀柄部分纏繞有兩片朱鷺的羽毛。
每20年重建一次神殿的「式年遷宮」始於持統天皇在位的690年,將戰國時代的中斷期計算在內,到2013年第62次式年遷宮為止,延續了約1300年。舉行式年遷宮祭奠儀式時,按照慣例,不僅建築物,就連裡面收納的寶物及殿內裝飾也要一併重置。
1993年舉行第61次遷宮時,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寶刀可以重置,但刀柄上纏繞的羽毛卻沒有。那一年,朱鷺被指定為瀕臨滅絕的「珍稀野生動植物」。恰巧從朱鷺羽毛的收藏者那裡得到轉讓,才勉強渡過難關。
「驅鳥歌」中的害鳥
進入江戶時代,朱鷺出現在各種的記錄中。根據加賀藩(現石川縣)的記錄,1639年從近江(現滋賀縣)要來100隻朱鷺放飛到小矢部川流域,目的在於確保翎(箭羽)的材料。有觀點認為,最後棲息在佐渡島和能登半島的朱鷺,大概就是此時放飛朱鷺的後代。
德川將軍的記錄《德川實紀》中詳細講述了歷代將軍狩獵的情形。其中有兩次記載8代將軍吉宗用鷹捕獵朱鷺。地點在東葛西(現東京江戶川區)的中川河畔。
而從八戶藩(現青森縣東部)的《八戶藩日記》中看到的則是,朱鷺被當作一種害鳥。1737年6月14日的條目中寫道:「代官所報告,朱鷺四處破壞農田,非常令人為難。」於是藩主答覆代官說,同意借給受害的3個村莊3支火槍,條件是「除朱鷺外,不許射殺其他鳥類。」
東北地區及新潟縣各地傳唱的「驅鳥歌」表達了人們對朱鷺的憎惡之情。在農田中舉行驅鳥活動時,主要由孩子們唱這首歌。新潟縣小千古市傳唱的歌詞如下:
〽おらがいっちにくいとりは/ドウとサンギとコスズメ/おって給え田の神(我最憎恨的鳥/是朱鷺、鷺鷥和麻雀/農田之神,請趕走它們吧)
以前並非珍稀鳥類
將軍吉宗命令編撰的全國博物志《諸國產物帳》(參照雁類章節)中,記載了日本全國各地匯報的朱鷺的棲息情況。其中包括北海道、東北、關東、東海道部分地區、信越、北陸、近畿地區北部、中國地區的對馬等地。
1823年,德國人西博德以荷蘭東印度公司商館專任醫師的身份來到日本。他對博物學也非常好奇,潛心研究日本的動植物,收集了數量龐大的標本運往荷蘭。
西博德與荷蘭商館長同行前往江戶參府,在從長崎到江戶途中的琵琶湖畔購買了兩隻製作精美的朱鷺剝製標本,並留下了記載:「這一帶的農田裡經常能看到朱鷺的身影。」
依據西博德運到荷蘭的標本,萊頓自然史博物館首任館長特明克(Coenraad Jacob Temminck)等人為朱鷺確定了學名,並於1871年將朱鷺的學名最終定為「Nipponia nippon」。1922年,日本鳥學會採用了這一學名,朱鷺名副其實地成為代表日本的鳥類。
瀕臨滅絕
明治維新後,食肉的習慣在日本擴散,隨著人口的急劇成長,土地開發速度加快,朱鷺的棲息地遭受破壞。為支持政府發展生產的政策,用於出口的羽毛(羽絨)的需求量驟增,朱鷺開始遭到濫捕濫殺。在國內,用朱鷺的羽毛製作的羽絨因其柔軟舒適而深受好評,生產供不應求。
朱鷺的羽毛還被用於養蠶場、茶室,製作用於拂去佛龕灰塵的羽毛撣,還出口歐洲,用於製作流行的婦女帽飾。朱鷺的肉據說經烹煮後湯汁變紅,令人作嘔,味道也不鮮美,但對治療女性怕冷和貧血有療效,因此具有藥用價值。
被獵槍和農藥逼到絕境
對朱鷺的捕殺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是1879年發明的村田步槍的普及。江戶時代,只有武士和漁人等一部分人可以持槍,明治以後開始允許普通百姓持槍。因此掀起了狩獵熱潮,1895年狩獵人口超過20萬人,與現在持狩獵許可證者的人數相當。他們徹底改變了朱鷺和東方白鸛的命運。
從19世紀60年代後半期到1900年僅僅不到40年的時間,朱鷺的種群數量便遭到毀滅性重創,進入1910年後,目睹朱鷺的消息急劇減少。1925年,縣報告書《新潟縣天產志》中記述了朱鷺的滅絕:「由於濫捕濫殺,朱鷺與大白鷺一起銷聲匿跡。」新潟縣懸賞搜尋,結果才在1931年有人報告說看到兩隻朱鷺。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由於缺乏燃料而亂砍濫伐,導致鳥巢被毀。二戰結束後,從1950年前後開始佐渡也開始廣泛使用農藥。受農藥汙染的影響,以泥鰍和青蛙為食的水生動物蹤影皆無。60年代中期從死亡的兩隻朱鷺體內檢測出了農藥。
在亞洲滅絕
朱鷺以前廣泛分佈於東亞地區。據中國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秦始皇曾在花園裡飼養朱鷺。從北方的吉林省到南方的福建省,再到西部的甘肅省,朱鷺的棲息地非常廣闊,到20世紀上半期數量急劇減少,1964年最後一隻朱鷺在甘肅省被人目睹後,從此銷聲匿跡。
在俄國的阿穆爾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以及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周圍曾有朱鷺棲息。19世紀後半期開始減少,1949年在伯力消失,60年代初期符拉迪沃斯托克周圍也看不到朱鷺的蹤影了,1981年在烏蘇里江有人親眼看到朱鷺,那是最後一次。
據悉,朝鮮半島也曾棲息著多隻朱鷺,20世紀初期有人觀察過幾千隻朱鷺形成的龐大鳥群。1978年在非軍事化區(DMZ)發現了4隻朱鷺,原本還計畫捕獲後送往佐渡保護中心,但尚未來得及行動,朱鷺便於第2年消失了。臺灣在20世紀中期之前也有目睹朱鷺的紀錄。
朱鷺的不幸源於它們在村落附近的山林中築巢,在附近的水田和濕地中覓食水中或泥中的兩棲類、甲殼類、魚類或昆蟲等生物賴以生存。19世紀中期以後,濕地在開發中消失,加之以森林砍伐、水田中噴灑農藥及狩獵,這些因素都導致朱鷺的種群數量驟減。
標題圖片:在冬季的雪田中覓食的朱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