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迷局的NHK
社會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批評集中於「改革之熱點」的人事
日本的公共廣播電視機構NHK再次震盪。
此次的震源來自2014年2月新上任的籾(ní)井勝人會長接二連三的走嘴失言。1月25日他在自己的就職記者會上說,「政府說右的,我們自然不能說左」,此話猶如在否定新聞工作獨立公正的根本原則;進而對從軍慰安婦問題發表見解稱,這是「哪個國家都有的」……,他的這一系列言論引起了日本國內外的強烈批評。
自2008年以來,NHK會長連續三屆都由民間企業人士出任,籾井氏便是第三屆會長。會長選自企業被認為是NHK厲行改革的象徵,人們希望通過改革,改變NHK機構龐大組織臃腫的現狀。但是,籾井在就任會長之初,就暴露出了其自身對公共廣播基本原則的嚴重無知。
此外,到了今年,負有監督NHK責任的經營委員會的新任委員素質也受到質疑。其中一人,是人氣作家,在上任後仍然為自稱「真正保守」的原自衛隊要人(自衛隊空軍參謀長)、政治活動家(田母神俊雄)從事競選(東京都知事)活動;還有一人是學者,曾經在去年10月寫了一篇悼念文章,讚頌闖入《朝日新聞》報社舉槍自殺的右翼團體活動家。在安倍再次就任首相之前,這兩人都是他的民間後援組織的發起人,眾所周知是和現任政權極其接近的人物。另外,安倍首相小學時期的家庭教師也被任命為NHK新的經營委員。
「2006-2008年度NHK經營計劃」揭開了NHK改革的序幕,而出現問題的這些職位都是一系列改革的核心。2000年以後NHK被各種醜聞纏身,期待任命來自民間的會長,來擺脫這種困局,營造出近似一般私營企業的活躍形象,一改歷來形同虛設的經營委員會的地位,強化它的作用,使其實際上擁有了監督執行部門的功能。有必要認識到的是,新會長和新經營委員的問題,是NHK開展的這一系列改革中所產生的。
規模僅次於BBC,日本文化的一面旗幟
翻開NHK的戰後史,你就很容易發現,NHK長期以來一直被人們詬病與歷屆政府走得太近。縱觀世界我們也可以知道,公共廣播電視和政治之間的距離往往很難把握,它非常容易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因而對於媒體研究人員來說,圍繞公共廣播電視和政治之間的距離關係所展開的論爭並不稀奇。但是就日本而言,以前進入本世紀前,政府對NHK的干預似乎相對比較節制,比較間接,或者至少可以說,NHK與極端的意識形態和政治觀點一直保持著距離。
NHK的根本原則「公共廣播服務(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PSB)」,主要是從歐洲發展起來的廣播服務制度概念。鑑於廣播電視無線電波頻率的稀有性和廣播電視的強大影響力,同時為了不被市場壓力和政府所左右,製作和播放優質的節目,是建立這個制度的主要目的。它的發祥之地,便是英國的公共廣播公司BBC。
日本的NHK發展至今,可以說也在制度理念和組織形式上從BBC學習了很多東西。現在,NHK擁有員工一萬多名,2個地面(無線)電視頻道、2個衛星電視頻道、國際廣播電臺、2個AM電臺和1個FM電臺。除了製作各種節目外,還獨自擁有日本首屈一指的民意調查部門和廣播技術研究所,而且,下設了專門的節目製作分公司及交響樂團等。日本面向海外的國際廣播也是由NHK負責運營的。
NHK作為日本唯一的全國性廣播(nationwide broadcaster),令其他的商業廣播(commercial broadcasters)望塵莫及,它已發展成為僅次於BBC的世界第二大規模的廣播電視機構。NHK憑藉其豐富的人才和雄厚的資金,迄今製作了大量優質的紀錄片和連續劇,以及「廣播體操」「揚聲歌唱」,除夕之夜的「紅白歌唱大賽」等為百姓喜聞樂見的節目,說它是日本文化的一面旗幟也絲毫不過分。
而且,NHK超過6,000億日圓的財源幾乎100%來自觀眾繳納的收視費。儘管日本對拖欠收視費尚無懲罰規定,但繳納比例卻相當高。根據NHK的調查,儘管首都及周邊城市的收視費繳納比率停留在60%左右,但地方城市卻超過了90%,從全國平均來看,繳納收視費的家庭超過了70%(*1)。
「公共廣播」概念難以植根日本的理由
如上所述,NHK雖然在組織理論上忠實地體現了「公共性」,但又被指「公共廣播」的概念在日本社會難以植根。松田浩(廣播媒體專業記者出身的社會學者)稱,在1997年的調查中,認為NHK是「國營機關」的人約占三分之一,回答半官半民的占二成多,僅有三分之一的人正確回答NHK是一家通過收視費維持運營的特殊公共事業機構。這是NHK在1980年至1997年期間所做的調查,其後雖然沒有再繼續實施,但在調查期間,每次的結果基本沒有變化(*2)。
難以植根的理由各種各樣,特別是在日本的「公共」這個概念中,有著較為濃厚的「國家」的影子,這是一個重要因素。日語中「公共」這個詞彙,原本語氣語感上和英語的「official」相近。追溯歷史可以得知,和「公共性」相同語源的「朝廷」這個詞又兼指「天皇」,由此,日語的「公共」就總讓人不由得意識到「權威」或「官府」等。
儘管NHK不是二戰前那樣的國營廣播機構,但在戰後還是受到了國家的蔭庇,也或者說,正是因為在國家的蔭庇下,才發展成為今天的傳媒巨頭。另一方面,日本國民對於NHK是由自己來運營的這種意識非常淡漠,總是模模糊糊地抱著那是國家賜予的這樣一種印象。在社會上蔓延著對NHK的不理解和不關心的氛圍中, NHK愈是要追求新的「公共性」,結果卻愈是被埋沒在了簡單的商業主義和民粹主義當中。
讓年輕人敬而遠之的嚴峻現實
近年來NHK不僅進行組織改革,還力圖改變人們心中NHK生硬節目為多的形象。特別是在黃金時段,像商業臺那樣播放氣氛輕鬆的智力競賽或脫口秀節目等娛樂節目也變的司空見慣了。促成這種轉型的原因是年輕觀眾的流失。
根據NHK 2010年的調查顯示,13歲至19歲的觀眾,一週當中收看NHK節目5分鐘以上者所占比率,無論男女都停留在40%左右。換言之,日本大約有60%的青少年一週當中一次也沒收看NHK的節目。從時長上來看,10多歲的觀眾平均每天收看NHK的節目10分鐘左右,而隨著年齡的增加,那些6、70歲的老年人中,收看人數接近90%,每天平均收看時間超過2小時,由此可以看出,NHK很明顯是一家「面向老年人的媒體(*3)」。如此下去,總有一天恐怕將不再有人收看NHK的節目了——NHK內部充斥著這樣一種危機感。
同時,NHK還希望確立自身「為日本服務」的媒體這樣一個角色。自從NHK在2001年初播放了從軍慰安婦節目之後,就一直被保守派評論家和政治家批判,他們抨擊NHK進行「偏向性播放」,損害日本的國家利益。這些保守言論現今有將舞臺遷移到網路,並受到年輕人的支持。NHK在整個日本趨向保守化的環境下,非常在意自身的立足點。
「避免爭議」、「商業主義」、「本國中心主義」:危險的關鍵詞
籾井會長自上任之初很明顯就對這類指責十分敏感,在就任記者會上,他說「沒有必要定義NHK是右是左還是中之類,如果我們遵守寫在廣播法裏的條文,那麼我想我們就不會出事」,強調NHK要排除特定的觀點,並「遵從法令」。
與此同時,籾井會長還表示,NHK在今後的事業中要特別加強國際廣播,稱「例如有關尖閣諸島(釣魚臺──譯註)、竹島(獨島──譯註)這些領土問題,理所當然應該明確擁護日本政府的立場。」可以看出,NHK希望在今後的運營中,迴避多餘的爭論,將合規放在最優先地位,時時處處小心謹慎,以免觸犯愛國者們。
避免爭議、商業主義、本國中心主義,這三個詞最好地表現了現今NHK的姿態。然而,這些卻都是戰後公共廣播精神中時刻戒備的要素。不迎合政府,以免成為政治宣傳的工具;不為商業化所侵蝕,防止陷入低級趣味之中;不使國民陷入本國中心主義,避免導致錯誤的政策選擇——公共廣播制度原本是在人們的這些反省中誕生的。
NHK自2006年開始推進大規模改革以來,似乎越發迷失了組織的方向性。在整個社會放鬆管制、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之聲四起的形勢下,NHK不禁讓人感到,它與作為公共廣播制度之目標的無畏的批判精神,以及與之息息相通的經典的「公民品德(civic virtue)」之理想漸行漸遠,誤入了民粹主義的迷宮。
(2014年6月16日)
標題圖片:出席參議院總務委員會的籾井勝人NHK會長(左,圖片提供:時事通信社)
(*1) ^ 2012年9月25日的調查(NHK廣播文化研究)(2014年6月10日閱覽)
(*2) ^ 松田浩《NHK——受到質疑的公共廣播》岩波書店,2005年,第27頁
(*3) ^ 關根智江《從年齡看不斷擴大差距的電視收視之差2000年-2011年的全國個人視聽收視率調查》、《廣播研究和調查》2011年12月號刊,NHK廣播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