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的历史——江户歌舞伎和戏院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歌舞伎起源于出云阿国所创“歌舞伎舞”(1603年),迄今为止已走过400余年的历史。在这400年里,上演歌舞伎的戏院也走过了波澜动荡的历程。正在三得利美术馆举办的《歌舞伎——江户的戏院》展便是从剧场空间这个角度来展示歌舞伎的历史。那些画有戏院和演员的绘画以及剧场图生动地展示了深受江户百姓喜爱的歌舞伎的变迁过程。
“猿若(中村)座”是江户歌舞伎戏院的前奏
江户的戏院起源于猿若(中村)勘三郎于1624年(宽永元年)创建的“猿若座”。猿若勘三郎便是2012年12月逝世的第十八代中村勘三郎的祖师爷。猿若座是勘三郎从京都来到江户以后经町奉行所(町奉行是江户时代官职名,掌管辖内城市的行政、司法等——译注)准许建造的第一座戏院。戏院建在了当时的江户中桥,即现在的日本桥与京桥之间的位置。
猿若座门前设有楼梯,在上面敲太鼓(日式大鼓)招徕观众。由于敲鼓的声音和江户城的武士们进城的信号——箭楼太鼓的击鼓声十分相似,容易造成混乱,因此没过多久就被迫转移到了堺町(现在的人形町)。
当时的观众也不像现在这样老实安静地观看歌舞伎。根据当时流行的描绘剧场内部情形的“浮绘”(用西洋的透视画法创作的浮世绘),可以看到客人们在剧场里吃饭饮酒聊天,十分随意。看戏,重点不在“看”,而在“凑热闹”。上演的剧目也是从日出演到日落,常常会持续整整一天。
对观众而言,看戏可是一件极不轻松的工作。因为要看一整天的戏,于是午餐便当(盒饭——译注)便应运而生,这种便当后来还成为了一个有名的特产。因为是在幕间休息时吃,所以叫做“幕内”便当。便当起源于歌舞伎,至今仍然广受欢迎的“助六寿司”的名字则是取自歌舞伎十八出保留剧目中的《助六》。
元禄时代,市川团十郎拯救歌舞伎危机
在歌舞伎鼎盛的元禄时代(1688-1704年前后),江户的歌舞伎戏院有四座(号称江户四座)。除了猿若座(堺町),还有市村座(葺屋町,今天的人形町)、森田座(木挽町,现在的歌舞伎座所在地区,后改名为守田座)和山村座(木挽町)。在明治时代的歌舞伎座建成以前,森田座一直都是最大的戏院,十分热闹。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关乎歌舞伎生死存亡的事件——“江岛生岛事件”(1714年)。这是江户城大奥(江户城内将军的生母、子女、正室、侧室和女官的住处——译注)里的一件重大事件。大奥的年寄(江户时代高级官职——译注)江岛去参拜宽永寺和增上寺后,归途中来到山村座看戏。演出结束后,有一位关系户的和服店老板设宴招待江岛,并叫来了演员生岛新五郎助兴。不料江岛错过了回江户城的规定时间,这件事最终演变成了动摇幕府政治的大事件。江岛被软禁在信州,生岛被流放,山村座也被拆毁了。被处罚的相关人员超过了1000人,因此这已经不单单是歌舞伎的问题了。
这个时候,第二代市川团十郎帮助歌舞伎度过了这次危机。他采取简化歌舞伎戏院、停止傍晚营业等措施,使劲浑身解数保全了山村座之外的三座戏院(江户三座)。第一代团十郎确立了“武戏”这个江户歌舞伎特有的艺术风格,武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丰富的武打场面”,而第二代团十郎挽救了歌舞伎的危机,所以在歌舞伎界市川家族便被称为“市川宗家”。
与歌舞伎颇有渊源的“蔬菜铺阿七”火灾事件
就像俗语说的:“江户的热闹有二,火灾与吵架。”歌舞伎戏院也不例外,常常被火灾“眷顾”。中村、市村两座戏院曾在1681年和1684年发生过大火。1683年(天和2年)的“天和大火”烧死了3500多人,蔓延的火势也烧毁了中村、市村两戏院。这场大火在井原西鹤创作的风俗绘图小说《好色五人女》中还有另外一个叫法——“阿七火灾”。
蔬菜铺家的阿七是一位16岁的姑娘,在“天和大火”中家被烧毁,便寄住在寺院里,与寺里的侍童相恋了。不久,新家建成,阿七跟随家人搬出了寺院。可是,她十分思念侍童,饱受相思之苦后竟然产生了“若是再来一场火灾我们或许能见面”的想法。阿七于是放火烧了自己家的房子。虽然火很快被扑灭了,并没有酿成大祸,可是阿七却在铃森刑场被处以火刑。这件事之后,“天和大火”便被称作“阿七火灾”,还被改编成歌舞伎剧目上演。
经历地震与战火的洗礼
经历了明治维新,江户变成了东京都。1889年(明治22年),在木挽町建起了新的歌舞伎剧场——歌舞伎座。此后120年间,歌舞伎座度过了重重劫难。在1921年(大正10年),由于漏电而被烧毁,2年后,在修复过程中又遭遇关东大地震,内部装饰用的丝柏木材全部烧毁了,施工也被迫中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5年(昭和20年)的东京大空袭再次烧毁了歌舞伎座,剧场巨大的屋顶也没能逃脱厄运。
歌舞伎座的历史简直就是一座波澜壮阔的大舞台,同时也是一部“复兴”的历史。
动员观众人数超过世界三大歌剧院
2013年3月18日,经营歌舞伎座的迫本淳一社长在歌舞伎座新开业之时,在日本记者俱乐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要“回到兼具艺术性与大众性的歌舞伎的原点”。迫本社长的另一个抱负是,“为促进国际社会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而做出贡献”。
若说起在以前歌舞伎座和国外的关系,不得不提起演员查理·卓别林和法国作家让·科克托等人,他们在二战前就曾来此观赏歌舞伎。尤其是科克托,他曾于1936年在歌舞伎座观看了第六代尾上菊五郎的《镜狮子》,据说这部戏对电影《美女与野兽》(1945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现在能动员的观众人数是每年90万人,将来想扩大到每年110万人。”(迫本社长)重获新生的歌舞伎座怀着这个目标拉开了帷幕。世界三大歌剧院——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每年的观众人数是50万人至90万人。如果上述目标能够实现,歌舞伎座将成为世界顶级的大戏院。
美术馆URL http://www.suntory.co.jp/sma/ ※展览有更新
上野赏樱歌舞伎图屏风 传菱川师宣画 六曲一双屏风中左屏风 江户时代/元禄6年(1693)前后 三得利美术馆藏 *图像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