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皙即美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美白:日本女性的偏好
古今内外,女性无不祈望青春永驻,美丽常在。特别是日本女性,对“美白”有着强烈的憧憬,奈良时代(710-794年)就有了以白粉妆面,使面孔白上更白或黑上加白的化妆。进入平安時代(794-1192年),它成为一种美的象征。《紫式部日记》、《源氏物语》也有赞美白皙皮肤的描写,白妆作为上流阶层身份的表现而推广。
到了江户时代(1603-1867年),普通百姓中间也流行起了白粉妆,人们开始重视更为自然细嫩的感觉。江户时代后期出版并畅销了100多年的综合美容教程《都风俗化妆传》中,就有“柔润自然的肌肤”这种表现,其中介绍了许多美白秘诀,例如洗脸的方法、使用“密陀僧(一氧化鉛)”做面膜的方法、用草药治疗粉刺的方法等。
“日本人向往的白皙肌肤,较之颜色之白,更侧重于‘冰雕玉琢之感’,特别是在进入江户时代后,为了美化皮肤,人们可谓煞费苦心”,POLA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富泽洋子说道。据说江户时代的女性为了强调自然柔嫩的肌肤,要花费相当长时间去化妆。多次反复地上妆卸妆、面颊要用手巾擦拭、让皮肤透亮的粉妆法等,这些在《都风俗化妆传》中都作了介绍。
女性化妆被视为一种礼节和教养,不仅从起床后到就寝要着妆,甚至还要带妆沐浴;但人们又认为,化妆的过程是不可示人的,那样会很失礼。这种“着妆是礼貌”的观念在如今的日本人中依然根深蒂固,富泽说,或许这也使日本人产生了“在电车里化妆有失礼貌”的想法。
基本色:白、红、黑
犹如日本女性特有的黑发,已婚女性染黑的牙齿那样,古来还将黑色视为表现华美所不可或缺的颜色。结婚后要把牙齿染黑,孩子出生后要剃眉这种日本独特的习惯,这是因为人们将感情不溢于言表作为一种美德。这种恭谨的态度被认为是一种教养。(为避免西方人将染黑牙视为野蛮风俗,这种做法自1870年在“公家”(*1)中被禁止。民间则一直保持到昭和时期)。
就这样,长期以来日本女性的化妆,一直是为了体现“谨慎节制”“不引人注目”这种恭谦的态度。另一方面,大阪、京都、江户(*2)等大城市,形成了穿戴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外出观赏歌舞伎、樱花这样的习俗。人们仿效当时的时尚领头人歌舞伎演员、艺妓等,开始流行华丽艳美的装扮。于是,在面颊、嘴唇、眼角、耳朵等处点上红色的化妆也出现了。
在歌舞伎演员的化妆中也能看到,“白、红、黑”这三种颜色是日本化妆的基础。日本女性使用各种颜色化妆,是从西洋文化开始普及的明治时代(1868-1912年)后半期开始的。
肉色:伴随欧美化而诞生
此后的化妆文化中最大的变化可以说是“肉色”概念的诞生。明治后期,西洋的“肉色”化妆粉进入日本,日本女性因此知道了还有“合乎自己肤色的颜色存在”。进而到了昭和时代(1926-1989年),肉色也变得丰富多彩,使人们可以从中选择更接近于自己肤色的妆粉。
开始出售眼影、含油粉底、假睫毛、睫毛膏等商品,欧美式化妆大行其道是在二战后至六十年代期间。 “欧美式化妆流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彩色电视机普及的影响。当时的图像色彩 整体上偏于粉红,所以据说还很流行粉红色的化妆。”(富泽)
进入80年代,日本人除了多方面模仿欧美之外,开始出现了追求自我特色、日本特色的倾向,在化妆上亦不例外。一头笔直的黑发、一双细长的眼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山口小夜子(*3),她在世界舞台上的活跃,也给日本女性增添了勇气。
美肤:回归本源
进入80年代,如同日本女性对待化妆品的意识一样,化妆品本身也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进步。犹如80年代后期“化妆品开始谈论科学”这句广告词所表现的那样,诸如原料、美肤原理等,人们开始要求明确化妆品的效果功能。近年的流行语“抗衰老”,也是基于科学信息的一种美容思路。
但是,富泽说,“浓妆艳抹”无论怎样流行,日本女性依然视肌理均匀的皮肤为最美,这种意识自《源氏物语》的年代至今都从未有过改变。
“‘黑脸’妆、小脸妆等,虽然流行千变万化,但是,追求细腻的肌理、玉润光洁的皮肤,女性的这种愿望古今未变。特别是最近的美白热,不如说是更接近于古往的那种白皙即美的审美观了。”
采访、撰文:牛岛美笛
標題圖片:千代田的大奥(*4) 梳头,杨洲周延,1894-96年(POLA文化研究所收藏)
(*4) ^ 江户城内将军夫人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