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寺第224代别当 桥村公英:在佛前双手合十时,忘记恩怨,理解他人
文化 历史 生活与旅游-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祈祷国泰民安的标志性佛像
东大寺创建于奈良时代,是一座祈愿国泰民安的寺庙。因圣武天皇发愿,于752年建成本尊卢舍那佛,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奈良大佛。东大寺有两张“面孔”,它既是接待国内外众多香客的旅游胜地,也是举行佛教仪式修二会等活动的修行道场。桥村公英2022年就任别当,从初代别当良辨算起,是第224代。
桥村公英介绍说:“东大寺长达1280年的历史,可以说一直与大佛荣辱与共。743年圣武天皇发布《大佛造立诏书》,大佛最初在紫香乐宫开始建造,迁都平城京后,大佛造像又在平城京东北,即现地址重新开工。749年佛身铸造完毕,据《东大寺要录》记载,751年大佛殿竣工,752年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之后,依次建造了西塔、东塔、讲堂和僧舍等殿舍,七堂伽蓝逐渐完善。”
当时天花经九州从中国大陆传入日本并在各地扩散,日本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在735年和737年的疫情中,以担任要职的藤原氏为首,众多贵族殒命。据《续日本纪》记载,圣武天皇下了罪己诏,称“是我德行有亏,才招此大祸”。天皇颁布了减免赋税、发放大米、出借资金等一系列应急对策,而赌上国运推动的措施就是建造大佛。他希望借助佛教的力量,让社会回归安宁。
“圣武天皇呼吁民众,‘哪怕是带着一根草、一捧土来,只要有人愿意为建造大佛贡献一份力量,就一起来参与建造吧’。他认为渡过难关的关键是国民齐心协力。当时一半左右的人口,即260万人参与了这项耗时近十年的伟业。僧人行基在日本各地推动挖池建桥等社会事业,德高望重,由他担当团结百姓之力的重任。我想正因如此,大佛才有可能成为祈愿国泰民安的标志性造像。”(桥村公英)
放眼亚洲的宏伟计划
开光仪式隆重举行,以圣武太上天皇和光明皇太后为首,僧侣及官员等1万多人出席。开光仪式上给大佛开眼的是印度高僧菩提仙那。
“从佛教发祥地印度请来高僧主持开光仪式,不仅富于宗教意味,还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当时,包括印度、中国、朝鲜在内,佛教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国际标准之一。用现代来类比,就像通过民主主义是否植根于某国,来判断该国的发展水平一样。成为佛教信仰扎根的国家,是对外彰显国富民强的重要因素。大佛佛像不仅是领导和守护国家的标志,更是向亚洲各国展示日本文化和技术实力的重要外交立场。据《日本书纪》记载,552年,百济王的使者曾向天皇献上佛像和佛经。在其200年后的752年举办大佛开光仪式这一大法会,也是出于这一考量。当时日本想传递的信息是,我们在全国还建立了国分寺和国分尼寺,短短200年的时间,日本就成为了不亚于中国的佛教国家。”(桥村公英)
万民参与复兴大业
大约400年后,1180年,东大寺卷入源氏和平氏两大武氏家族争夺权力的战争,大佛受损,大佛殿被烧毁。不过,镰仓时代的民众笃信佛法,以净土宗僧人重源为首,在朝廷、武士以及民众的协助下,大佛被修复,大佛殿也得以重建。然而1567年,东大寺又被卷入战国大名的混战中,大佛殿再次燃起熊熊烈火,大佛的头部和手臂脱落,上半身在热浪中融化。此后,大佛以残损之姿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吹雨打。进入江户时代,僧人公庆痛心于大佛的衰败姿态,决定再次重建大佛。
“两次重建大业中都有很多人自愿参与大佛的修缮和大佛殿的重建工作。大佛在战争中受损是无可奈何之事。许多人坚信,重建受损的大佛也是功德无量之举。镰仓时代重建的大佛殿与天平时代规模相当。现在的大佛殿重建于江户时代,当时由于物资、财力不足,正面殿宽从88米左右缩减到57米,但我们依然可以认为,1300年前古人的意愿传承到了21世纪的今天。圣武天皇曾表示,将这一功德不断回向给世人,便能造就‘万世福业’。正因为各个时代都有许多人继承了他的遗志,所以我们今天才有可能参拜这尊大佛。”(桥村公英)
透过佛像,直面自己
东大寺除了大佛,还收藏了不空羂索观音像等24尊国宝佛像,1998年作为“古都奈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登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桥村公英说:“佛教中将佛祖之后的时代分为正法、像法和末法三个时期。正法时期指的是佛祖寂灭后的1000年,这一时期,佛陀的教法住世,修持者众多,也出现很多证果者,即开悟成佛之人。像法时期是正法之后的1000年,虽然教法和修持者依然存在,但不再出现开悟成佛者。而末法是像法之后的时代,教法衰微,甚至连修行都难以实现。在日本,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从1052年起就进入末法时代了。”
“圣武天皇在位期间处于像法时代,那个时代已经没有佛祖和开悟成佛之人了,所以供养佛舍利便被视为功德。于是世人修建佛塔安放佛舍利,缅怀佛祖,进行冥想或修行。寺院也有这样的历史。圣武天皇在颁布《大佛造立诏书》的那一年曾经说:‘像法之中兴即在今日。’我认为,这一说法跟圣武天皇修建包括七重塔在内的国分寺,发愿建造大佛的缘起是密不可分的。”
“像法的‘像’有‘相似’或‘形态’的意思。制作佛像也有模仿佛陀或菩萨的形态,作为修行之缘起的意图。东大寺创建以来的许多佛像我们都保存至今,有两个方面的工作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是作为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修缮。我们一直在用心维护,重新上漆或替换掉老化的部分。二是始终保持人和佛像的关联性。佛像并不单是雕刻品,虔诚的信仰和慈悲等佛教的教义也存在于其中。这是自古以来生生不息的祈祷之念,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人越来越难以保持这种祈祷之心了。我们或许达不到古人那种境界,但我还是希望大家在面对佛像时,能以一种安宁的心态双手合十,切身感受佛祖的慈悲之心。”
与超越语言的世界相遇
桥村13岁出家为僧,但他说自己大学时代对于僧侣的人生一度感到迷茫,直到遇到了世界级佛教禅宗高僧释一行撰写的英文佛教书籍,才出现转机。一行禅师出生在越南,以非暴力的方式开展反越战运动,却被政府取消护照,被迫流亡法国。之后,他在法国和美国传教,撰写了一百多本有关冥想和正念的书籍。他的活动在欧美社会对非佛教徒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桥村公英表示:“虽然讲解的内容一样,但一行禅师的书和用日语写的佛教书籍给我的感觉大不相同。能从外部重新审视日本的佛教,对于当时的我而言,真是茅塞顿开。我也开始对冥想产生兴趣,他让我知道了佛教中有一个超越语言藩篱的世界。”
国际色彩浓郁的21世纪大佛殿
桥村于2022年就任别当,当时正值新冠疫情蔓延,东大寺内人烟稀少。有史以来,东大寺恐怕从未有过如此冷清的时期。不过第二年疫情趋于好转,来自世界各地的香客纷至沓来,大佛殿内又恢复了以往的热闹景象。桥村公英说:
“虽然也有人担忧‘过度旅游’的问题,但至少从现在寺内的景象来看,各种语言混杂,国际色彩浓郁,实在是太美好了。不同宗教信仰的各色人等来来往往,呈现出的却是安宁平和的景象。另一方面,全球因宗教问题而战争频发,一旦产生情感纠葛,仇恨就会不断膨胀。对于人类的好战之心,佛祖在《法句经》里教诲我们说:‘这世上,以怨报怨,则怨不可止。舍怨方能止怨。这是永远的真理’(译自日文版佛教经典——译注)”
“佛祖的很多族人都被屠杀,这段话是他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总结出的道理。只要不舍弃怨恨,就无法终结怨恨的连锁。世界各地的战争都是由憎恶之心引发的,欲望和不安产生怨念,怨念相互碰撞则产生憎恶之心。”
“佛教重视慈悲之心,不仅对自己慈悲,还要为他人的幸福而祈愿。无论是否佛教徒,如果大家都能通过面对大佛而产生一丝怜悯他人的慈悲之心,我将感到无比欣慰。如果我们能够敞开心胸,去了解自己信仰的宗教之外的世界,理解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宗教存在,那么无论自身信仰如何,都有助于我们去理解他人。”
采访/撰稿:近藤久嗣(nippon.com日本网 编辑部)
摄影:六田春彦
标题图片:桥村公英在东大寺大佛殿前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