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换气”很重要:从幕府末期至明治,霍乱的流行及预防方法

健康与医疗 历史

在新冠病毒感染蔓延的当下,世界上彻底进行卫生管理和自我克制减少外出的呼声不绝于耳。日本江户后期至明治时期曾多次流行霍乱,当时的社会状况怎样?鼓励采取了哪些对策呢?

明治开国,霍乱蔓延

6世纪,日本爆发天花,之后也多次蔓延,而且还有麻疹流行。但是,直至19世纪,日本没有被卷入到诸如鼠疫、黄热病等世界大流行的传染病中。而首次肆虐远东这个岛国的传染病,是江户时代后期的霍乱。 

霍乱原是恒河流域的地方病。英国殖民统治印度,并在亚洲开展贸易活动以后,霍乱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扩散至世界各地。感染霍乱后,会出现反复不断的剧烈腹泻和呕吐,患者最后因脱水而死亡。文政5年(1822年),霍乱首次在日本流行。据称,那次霍乱是经由中国(当时的清朝),通过冲绳登陆九州,随后传到本州,在重创了西日本地区以后,又沿东海道东行,但没有蔓延至江户(现在的东京——译注)。

当时人口百万的世界最大都市江户受到霍乱的侵袭,是在安政5年(1858年)。感染源来自隶属于佩里舰队的美国密西西比号军舰。这艘军舰经由中国进入长崎时,传出船上出现了霍乱患者的消息。这一年,日本与五个国家签订了包括《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在内的不平等条约,这在一直处于锁国政策下的日本民众中,不安情绪蔓延开来。这种情况,再加上从国外传来的传染病,可以想象当时人们内心的恐惧是如何之大了。

从保留下来的记录来看,当时江户的死亡人数有大约10万人,甚至还有28万或30万的各种说法。本网站介绍过的浮世绘画师歌川广重也是在这次霍乱中丧生的。当时作为主要物流工具的运输船又将霍乱带到了东北等地的港口城镇。安政5年,江户的死亡人数达到顶峰,因此这一年被定为霍乱流行的年份,但实际上有许多地方,受害情况在第二年更为惨烈。 

霍乱第三次大流行发生在文久2年(1862年)。这是江户时代发生的传染病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但由于安政年间的霍乱使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士聚集的江户遭受重创,因而在历史上更为有名。

《安政箇劳痢(霍乱)流行记》(国立公文书馆藏)的卷首插图《荼毘室(火葬场)混杂图》,描绘了棺材堆积如山,来不及火葬的情景 
《安政箇劳痢(霍乱)流行记》(国立公文书馆藏)的卷首插图《荼毘室(火葬场)混杂图》,描绘了棺材堆积如山,来不及火葬的情景

曾被惧称为“虎狼痢”的霍乱

在安政5年的江户及文久2年的长崎的史料中,可以看到“霍乱”这个病名。但是,这个名称并不为平民百姓熟知。当时日本各地对霍乱有着不同的叫法。在长崎,霍乱被称为“TONKORORIN”(意指感染霍乱后就会像“一枪倒”似的立刻死亡——译注),在其他地区则有“铁炮”“见急”“三日KORORI”等说法。后来以表示溘然而死的“KORORI”这个词将霍乱的名称固定下来。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KORORI”和当下的新冠病毒的日语读音“KORONA”只有一个音之差。

“KORORI”这个词在日语里,还借用不同汉字来书写。在安政5年发行的《安政箇劳痢流行记》(金屯道人(假名垣鲁文)编撰)中, “KORORI”用汉字写成“狐狼狸”,表示犹如被狐狸或狸猫迷惑住了似的突然死去;也有写成“虎狼痢”的,意指如同猛虎飞奔千里似的瞬间传染。著名的兰学(江户时代经由荷兰传入日本的欧洲科技文化的统称——译注)学者绪方洪庵编写的霍乱治疗手册中就有《虎狼痢治准》(安政5年发行)一文。后来,霍乱以“虎列剌”这一名称而为人熟知,大概是因为“虎”字确切形象地表达了霍乱来势凶猛的缘故吧。

《虎狼痢治准》(国会图书馆藏)是绪方洪庵从三本西洋医学书中将有关治疗方法摘译编辑而成的
《虎狼痢治准》(国会图书馆藏)是绪方洪庵从三本西洋医学书中将有关治疗方法摘译编辑而成的

明治19年(1886年)的彩色浮世绘版画《虎列剌退治》,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日本国民对霍乱的恐惧之心。这幅作品将霍乱描绘成一只虎头狼身且具有巨大的貉子睾丸的奇怪动物。这是由“狐狼狸”和“虎狼痢”混杂而成的妖怪“虎狼狸” (KORORI)。

《虎列剌退治》(东京都公文书馆藏)。书中介绍了“虎列剌灵药”梅醋的功效
《虎列剌退治》(东京都公文书馆藏)。书中介绍了“虎列剌灵药”梅醋的功效

霍乱让卫生观念在日本植根

在霍乱流行之前,日本国内几乎没有任何感染病的医学对策。当时,人们只靠祈祷佛祖保佑,或是在门上贴个“除疾去病”的符纸,然后闭门不出,或是敲锣打鼓鸣钟以图驱散病魔。

鉴于绪方洪庵和长崎的荷兰医生庞贝的治疗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江户幕府于文久2年命令洋书调所(创立于1856年的直属江户幕府的西洋研究教育机构——译注) 发行了《疫毒预防说》。这是荷兰医生布赖恩·科普斯撰写的《卫生全书》的节译本,书中鼓励民众“保持身体和衣物的清洁”“室内经常通风”“适当运动和适度的饮食生活”。

收录在幕臣宫崎成身杂录《视听草(续八集之三)》中的《疫毒预防说》(国立公文书馆藏)。由杉田玄端、箕作阮甫等人翻译
收录在幕臣宫崎成身杂录《视听草(续八集之三)》中的《疫毒预防说》(国立公文书馆藏)。由杉田玄端、箕作阮甫等人翻译

明治时期也流行过数次霍乱,其中以明治12年(1879年)和明治19年(1886年)最为严重,造成了逾10万人的死亡。当时,除了《疾毒预防说》中的预防方法之外,由于霍乱多是由水引起感染,夏季尤其危险,所以还推广了一些更加具体的对策,比如,“不随便饮用井水”“通风换气,让房间保持干燥”“不吃生食和腐败的食物”等。

内务卿大久保利通发布的《虎列剌病预防心得书》(明治10年)中,记载了石炭酸消毒,清扫厕所和下水沟等预防措施。其中第13条规定,“有‘虎列剌’病患的家庭,除了看护的人之外,其他人都要到别处避难,不得随意往来”。 

正如“传染病是公共卫生之母”所说的那样,在日本,由于霍乱的流行,促使了卫生观念的极速提高。虽然霍乱和现在的新冠肺炎在疾病特征、医疗体制、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大不相同,但在预防对策上毫无疑问地还是有许多共通点。幕府末期及明治前期的日本人在受到各种传言迷惑的同时,努力实践清洁、换气,减少出门,耐心等待传染病的结束。而对于掌握了疫情讯息,拥有预防用品的现代人来说,需要做到的应该就是正确地“惧怕”病毒,并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吧。

《虎列刺病预防心得书》(国会图书馆藏)中第13条的页面。患者痊愈或去世后,即使家人对屋内进行了消毒,未满十天的人也不准去学校
《虎列刺病预防心得书》(国会图书馆藏)中第13条的页面。患者痊愈或去世后,即使家人对屋内进行了消毒,未满十天的人也不准去学校

标题图片:《虎列剌退治》(东京都公文书馆藏,编号“お 114”)

歌川广重 幕府 明治 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 爆发性传播 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