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日本大地震与核灾传承馆讲述人,“亲声”传递所经所历所思所想
防灾-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各不相同的受灾经历和对重建的期许
东日本大地震与核灾传承馆(运营方:福岛创新海岸构想推进机构)主任讲述人泉田淳,在谈到现身说法和展品解说的重要性时表示:“仅仅展示展品,无法完整地表达出我们当时的悲痛和懊悔,因此需要我们讲述人‘亲声’和来访者交流交谈。”泉田建议说:“每位讲述人的受灾经历和对重建的期许各不相同。比如我,是从灾民、受害者、避难者和教师的角度来讲的。希望大家能听听不同讲述人的心声。”
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东日本大地震之前,泉田淳一直居住在离传承馆不远的双叶町两竹地区。当时,他在南相马市的大瓮小学教书。因受福岛第一核电站(双叶町、大熊町)事故影响,泉田一边过着避难生活,一边继续执教。2020年3月,泉田从双叶南小学校长岗位退休。同年4月,他来到正在筹备开馆的传承馆工作。因为常年的教书经验,泉田成为一个优秀的讲述人,还有参观者说“读书时能跟泉田这样的老师学习就好了”。不过,泉田总是谦虚地回应称:“我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老师。”
自2020年9月开馆以来,传承馆一直注重对讲述人的培养。现在,讲述活动在常设展厅的一角举行,一日四次,无需预约即可参加。不过,有些参观者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有些则不喜欢在那里一呆就是40分钟,所以驻足聆听者还不多。
谈及同事们工作能力的进步时,泉田称赞道:“他们还是新人时,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当然这也与每个人个性有关,有的口才好,有的却不善言辞。不过,经过两年多的锻炼,大家的讲述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内容也大有改进。”他建议说,来参观之前可以先在官网上确认讲演的时间安排和主题。
不希望重演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灾难
熊胜好出身于双叶町,曾是町政府职员。他略显局促地表示:“比起听我笨嘴拙舌的讲述,不如租辆巴士什么的,去那些无人居住的地方走走,这样能够领悟更多的东西。”尽管如此,为了不让震灾和核电站事故的记忆消逝,他仍在继续着讲述人的工作。
熊胜好说:“震灾已过去了十多年,一些东西我自己都已经开始遗忘了。”其他讲述人大多讲述自己的受灾经历和对重建的期许,熊胜好则表示:“我注重的,是尽量按照时间顺序来仔细地讲述受灾的情况和避难生活的情形。这样不仅可以准确地传达事实真相,也可以防止自己遗忘。”
采访当天,熊胜好讲述的故事,是从1967年福岛第一核电站动土兴建开始的。他在开头说道:“这座原本一穷二白的小镇,无可否认是受惠于核电站而发展起来的。它为这里带来了新的工作机会,居民也增加了。农闲时大家也不必再去东京打工了。虽然对核电站事故也心怀怨恨,但坦率地讲,我对核电站的感情是很复杂的。”接着,他详细地讲述了自己当时作为政府职员应对灾害的情况,以及辗转各个避难所的经历。熊胜好了解核电站落成之前的浜通地区的历史,讲述的内容十分珍贵。
熊胜好现在住在磐城市,驱车单程约一个小时来双叶町上班。他之所以愿意不辞辛劳地继续从事这份讲述人工作,是因为“希望大家不要重蹈我们的覆辙”。他说:“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如果发生南海海槽地震,规模将比东日本大地震还大。因为我们经历过严重的震灾,所以对此十分担心,绝对不希望重演当时的遭遇。因此,我会继续向大家讲述自然灾害、核电站事故的可怕以及做好防灾准备的重要性。”
自己有资格做讲述人吗?
传承馆里还活跃着一些年轻的讲述人。出身于磐城市的远藤美来,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还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星期五放学后,远藤刚和好友道别说“下周一再见”,就发生了让她无法站立的强震。当时内心的恐惧如今仍深深地印刻在她的脑海中。因为住在市区,她没有遭遇海啸。但由于核电站事故,远藤曾一度去东京避难,不过在新学期开始的4月又重新回到了磐城市。
在上高中之前,忙碌的校园生活令远藤无暇思考那场震灾。直到她考入广野町的“双叶未来学园”,远藤才真切地感受到“震灾还没有结束”。针对广野町发布的避难令约一年后解除,现在九成居民都已重归故里。即便如此,当地的少子老龄化正在不断加剧,远藤在一次课外交流活动中,听到当地老年人抱怨道:“去大城市避难的孙子还没有回来。”远藤想要回报家乡,为灾后重建尽一份力的想法变得越发强烈,于是,在毕业后选择去传承馆工作。
入职第二年,上司对远藤说:“年轻人也去试着做一下讲述人。”面对那么多在震灾中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的灾民,自己能够胜任讲述人一职吗?当时,远藤感到十分困惑。她在负责接待工作时,就有参观者说“你不是双叶郡的人啊”,这让她因为没有亲历严重灾难而心生愧疚。
只有自己才能讲述的受灾体验
即便如此,远藤美来尽心尽力地工作,相信“为了不让震灾记忆消逝,一定有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讲述人进行的一次交流,成了她工作上的重大转折点。长崎原子弹爆炸亲历者年事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讲述人正在为他们转述历史。长崎的讲述人对远藤说:“因为你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只要自信地讲出来就行了。”听到这样的鼓励,远藤的心理压力减轻了很多。其实,在面对中学生时,远藤觉得“正因为是自己这样的年轻人,才更容易向这些孩子传递信息”。
“比如,和好友在地震发生前互相挥手告别后,接下来的12年都未再相见。她结束避难生活后,搬去了其他县居住,后来好不容易通过SNS取得了联系,约定高中毕业后见面,却又遇到了新冠疫情。当我讲述这些经历时,能让孩子们切实意识到,或许某天灾害也会突然降临到自己身上。”
关于重建,虽然很难让以前的居民全部回到家乡,但远藤表示,如果新来的年轻人增加了,那么老居民回乡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她笑着说:“因此,除了受灾经历之外,我还想向大家传递福岛的魅力,想告诉他们,浜通地区是个自然资源丰富、食物美味、人情温暖的地方。”尽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东日本大地震,但年轻一代讲述人的成长令人鼓舞。
共叙未来的场所
在传承馆常设展的出口处附近,设置了介绍福岛创新海岸构想的展区。不过,在参观者还沉浸在对地震、海啸和核灾的惊恐之中时,对眼前忽然出现的“飞行汽车”,孩子们或许很难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
泉田淳表示,工作人员会尽力提供讲解服务,向参观者详细说明,浜通地区需要建立新产业。南相马市有福岛机器人试验场,可以放飞无人机,浪江町则正在推进氢气的应用。
以前,双叶町竖立着一块“核电,创造美好未来”的巨幅标语牌。这是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由当地居民想出的口号,表明了许多人对未来能源寄予期望,对在本地建造核电站表示欢迎。泉田淳在讲解福岛创新海岸构想时,会谈到这块标语牌,并会向参观者发问“你对此怎么看?”
“福岛创新海岸构想应该会极大地推动浜通地区的复兴。不过,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的思考和行动能力都具有局限性。因此,不能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那些看似美好的新技术,必须认真审视和监督。我希望,这座传承馆不仅可以传递历史,同时也能成为一个让大家共同思考自身、日本和地球未来的地方。”
他还以教师的口吻满怀信心地补充道:“那些经历了震灾和核灾事故的孩子们,都出色地成长起来了。”
“因此,我总是告诉大人们‘要相信年轻一代’。虽然原来的家乡难以复原,让人感到沮丧,但我希望这里能变成一个富有魅力、可以吸引新居民的地方。正因为经历了这一切,我们才能创建一个美好家园。”
署名外图片摄影:土师野幸德(nippon.com日本网)
标题图片:远藤美来站在东日本大地震与核灾传承馆楼顶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