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中的传统美“Cool Traditions”

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手工艺品:陶器的魅力

文化 生活

许多以往仅用于观赏的精美陶器艺术作品,现在作为日用陶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本文请东京西麻布的艺廊经营者、鉴赏家广濑一郎为读者介绍实用手工艺品陶器的魅力。

广濑一郎 HIROSE Ichirō

1948年生于东京。1971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法学系。曾在出版社工作,经营过饭店,自1987年开始在东京西麻布开设艺廊“桃居”,经营实用手工艺品

轻奢日用品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谈到精美的陶瓷器,大家脑海里浮现出的还是大型百货商店或有名的艺廊里摆放的价格高昂、用来鉴赏的工艺美术品。但是,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这种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实用手工艺品开始受到关注,人气逐渐高涨起来。

工艺美术品是用于观赏的,既可以观看,也可以触摸,而实用手工艺品同时还被用于日常生活当中。为了购买这样的陶瓷器、木制工艺品和玻璃工艺品,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窑户或艺廊,有些顾客甚至从国外远道而来。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当然颇受欢迎,无名作者制作的单件作品作为轻奢日用品也被买走。

艺廊“桃居”位于东京西麻布的十字路口附近。经营者广濑一郎在这里经营实用手工艺品已有30年。我来访时,这里正在举办年轻现代陶艺家横山拓也的个人展览。小碗或茶杯每件的定价在3000日元左右。这个价格并非遥不可及。对此广濑评价道:“既非传统的和食餐具,也非西餐餐具。既现代又简约,作品的风格从不固步自封,总在创新。”我请广濑谈了实用手工艺品受欢迎的原因。

正在“桃居”举办个展的艺术家横山(右)和艺廊主人广濑(左)
正在“桃居”举办个展的艺术家横山(右)和艺廊主人广濑(左)

“与自然共生”:陶器越使用越有韵味

——日本的“实用手工艺品”的特征是什么?

广濑一郎:“器皿”是每天都必须使用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与服装相似,是最贴身的用品。

陶艺曾经只是一部分痴迷者的事情,他们投入自己对泥土和技法的全部学识来享受其中的乐趣。但最近30年,无论男女老少都开始将陶器作为日用品来购买,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享受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乐趣。

我认为,被视为“实用手工艺品”的日本陶器,其有趣之处在于它的双向性。并不是制作者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单方面地将陶器交给顾客,用户也可以通过各自不同的使用方式,为作品增添新的色彩。如何组合,如何赋予其变化,这其中充满乐趣。

 “陶器从窑中取出来并不算最终完成,只有当使用者选择了它,用它盛菜,与手头的其他器皿相组合,逐渐使用熟练后,才赋予其生命力。”制作者如是说。

欧洲和中国也有很多精美的陶器,但一般来讲成套的器皿较多,如皇家哥本哈根或·基诺里的产品,而且每种器皿都有固定的用途,比如汤盘、面包盘。欧洲和中国常见的是以含玻璃质成分的石粉为原料烧制的瓷器(*1),既坚固又美观,不过我觉得这种样式的陶器无法通过娴熟的使用享受到变化的乐趣。

比较而言,日本的陶器则不一样,使用者可以将各种形状的器皿与其他器皿相组合,玩味它们不同的功能。特别是用泥土或黏土制作的陶器(*2),因为具有吸水性,所以用得越久,其色彩和形状会发生变化,韵味也就越发浓厚。

横山拓也在岐阜县多治见市烧制的器皿
横山拓也在岐阜县多治见市烧制的器皿

日本的陶器工艺品之所以如此丰富,我想是得益于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得天独厚的原材料。备前、萩、唐津等全国各处窑口都储有可用作基本原料的优质泥土,而且森林资源也很丰富。手工艺品则是土、木、金属、玻璃等天然原料在与人的双手的因缘际会中诞生的。

与自然共生而非控制自然,这是陶器烧制的根本之所在。全神贯注地用双手细致打磨每一个细节,精心烧制出每一件器物。决不潦草从事,或许这也可以说是农耕民族的特点。在谈及工艺品的制作时,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横山拓也烧制的茶杯
横山拓也烧制的茶杯

艺术品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日本町人文化

——“艺术品(fine art)”与“工艺品(craft)”有什么区别呢?

广濑:到了明治时代(1868~1912年),“艺术品”的概念首次从西方引进日本。在欧洲,主要面向贵族制作并供鉴赏、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被称为“艺术品”,制作顶级作品的人被称为艺术家。而匠人制作的作品则稍逊一等,称为“工艺品”。打个比方,仿佛一栋两层建筑,艺术品是上层,工艺品则是下层。

与此相反,日本的艺术品和工艺品就像平房结构,是并列存在的。虽然也有一部分面向特权阶级的作品,但就如平民家里的隔扇画、屏风画一样,这些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从相当早的时期就融进人们的生活空间。被称为工艺品的茶道器具、壁龛的挂画、卫生间插有野花的花瓶,都随季节的变化而更换。艺术品与其说是曲高和寡的鉴赏艺术,不如说已经融入了平民阶层和町人文化的日常。

明治维新之后的150年,我感觉是一个探索如何使西方文化融入日本的时代,日本接受西方的种种影响和冲击,并一直尝试如何使其适用于日本人。那时所接受的明治以后的异文化,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一点点地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新的态势。

横山拓也制作的中碗
横山拓也制作的中碗

——泡沫经济破灭后到现在,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呢?

广濑:到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陶艺也是以艺术鉴赏为主流的。进入90年代后,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从经济发展期向经济成熟期过渡。这一时期也被世人称为“失去的20年、30年”。随着社会的变化,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也从“具有艺术性和鉴赏性的工艺品”向日常使用的实用陶器工艺品转变。

上世纪90年代,与“鉴赏性陶艺品”相抗衡,“实用手工艺品”开始兴起,进入摸索期和繁荣期。到了21世纪最初10年,“实用手工艺品”则遍地开花,经营个人作者作品的商店、艺廊、生活方式杂志和网站相继出现,工艺品市场和陶器市场人头攒动,陶器开始在工艺品领域彰显出强大的存在感。

我深切地体会到,这30年间陶器越来越多样化,陶器制作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他们希望制作出更便于在生活中使用,能够按照使用者意愿呈现出变化的器皿。

出发点是执著于自己的喜好

—— “实用手工艺品”将来会如何发展呢?

广濑:今后10年、20年,我认为社会的分级和阶层化会愈发加剧,而陶器等工艺品本身也会呈现分层化发展。肯定会出现一些致力于制作工艺美术作品的人。在陶艺这行,也会分出不同的层,有的作者渴望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有的作者想联合起来制作不署名的作品,有的作者想往杂货制作方向发展,等等。也有可能出现作者的志向各不相同,甚至没有交点的情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后将是一个只有真正有实力、有魅力的作者才能生存下去的时代。

我想,作品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作者生命中最执著的追求。有些作品充满魅力,让人感受到要创造出什么的冲动。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是好的作品,磨练自己的这种感受力,执著于自己的喜好,将变得非常重要。

——谢谢。

艺廊“桃居”

标题照片:在艺廊“桃居”接受采访的广濑先生

摄影:川本圣哉
采访、撰文:Nippon.com编辑部

(*1) ^ 瓷器:主要原料为石粉,由含玻璃成分的石英、长石等瓷石粉碎而成,与黏土混合后使用。烧制成型后坚硬致密,胎体轻薄。大致为白色。代表品牌为皇家哥本哈根、伊万里烧等。

(*2) ^ 陶器:主要由被称为“陶土”的黏土烧制而成。由于容易产生裂纹,其中还混合了制作玻璃的原料硅石或长石。烧制后胎体质地较软较厚。代表品牌为乐烧、萩烧、唐津烧等。

工艺 陶艺 陶器 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