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进阶

为什么说日本人的贺年片里,装的是满满的财富?

文化 日本进阶 日本入门

日本人过年就是过元旦,元旦前后有许多延续多年举国一致的习俗。在日本生活的外国人,即便一开始对日本人过年习俗不以为然,几年下来却都会入乡随俗,不知不觉中跟日本人一样在新年前后忙碌着同样的事情。比如,人们相互赠送贺年片就是其中之一。

据说,日本新年互寄贺年片的习惯始于一百多年前。最初人们是在元旦互相上门拜年,不能上门祝贺的就开始用书信来代替,渐渐地形成了互寄贺卡的习俗。日本的贺年片,和西方圣诞贺卡虽然作用相同,但它们的一个很大区别,是贺年片必须在元月一日、也就是元旦当天收到,而且数量可观。但当今的网络时代改变了多数人的信息传递方式,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图省事,也不再写贺年卡了,而是改为发送“贺年邮件”或是在社交媒体上互相问候祝福,这无疑对邮寄贺年片这种传统文化造成冲击。日本邮电局在2003年发行了历史之最多的44亿张贺年片之后,贺年片的发行量一直呈现年年减少趋势, 2019年已经下降到大约23.5亿张。尽管如此,坚持在年末给亲朋好友以及有工作关联或生意来往的对象邮寄贺年片的日本人还是多数。据统计,2018年底日本人人均寄出贺年片约18张,这大概依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吧。

电脑和关联设备的普及让贺卡制作变得简单,即使几百张贺卡的印刷也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为了淡化统一制作印刷带来的那种机械性的冷漠感,不少人会特意在每一张卡上添加一行手写问候,或是自己的亲笔签名。新年到来之前把写好的贺年片投进邮箱,争取在1月1日元旦当天让对方能收到,这就成了日本人辞别旧岁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每个人的生活圈子、人际交往方式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发送贺年片的数量也不一样。不少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互寄贺年片的交往,无论是十几张还是几百张,通常也要花上好几个休息日,完成了这桩事后,就等着听年末的钟声了。

一年一次的贺卡如同一根根丝线悠悠地网织着一个人的社会关系脉络,细线延续着很久很淡的往来,粗线加固着亲密信赖的友情。粗细不同色彩各异的丝线如此年复一年地交织出每个人社会交往特有的图案,也呈现出每一个人生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去年一位朋友首次完成一部社会题材的纪录片电影。从筹集资金到拍摄编辑和放映宣传的每一个过程都少不了朋友们的帮助。电影开拍后,她从贺年片集里一张张地翻找,把电影制作计划书和经费赞助申请信寄往那些她认为可能给她援助的人;电影上映前,她还是从贺年片通讯录中挑选有可能去影院的熟人朋友,通知他们去买票看电影。而这些熟人又会邀请周围的亲朋好友一起去看电影,结果首映时有一千多位观众入场,创造了那个影院无名导演和制片人处女作的最高上座记录。

这位导演朋友私下说,“几十年来我只是依循习惯年复一年地用贺年片维系或近或远的人际关系,这次电影的成功也可以说是得益于长年养成的这个习惯”。也就是说,她把人脉转化为资产,并把梦想变成了现实。“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财富”,或许也我们可以把每年邮寄贺年片看作是一个积累财富的好方法吧。

转载自 JST《客观日本
标题图片:PIXTA

贺年片 拜年 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