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数字赤字”,应该如何消除?
财经 财经 国际-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
在云服务等数字技术相关服务方面,日本企业的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这是美国被合称为GAFAM的谷歌、苹果、微软等几家顶级IT巨头横扫全球市场的一个领域,不少业界人士略带自嘲意味地将这些严重依赖美国企业的日本IT企业称作“数字佃农”。
日本银行发布的国际收支统计显示,数字服务相关收支持续恶化,赤字已从2014年的2.1万亿日元增至2023年的5.5万亿日元。这里的数字服务,指的是“著作权等的使用费”“专业和经营咨询服务”“通讯、计算机、信息服务”这三大块的合计数值。除了云服务外,还有OS等软件的授权费用增加也是导致第三块赤字的因素,智库机构三菱综合研究所(MRI)的研究员指出,这是“因为日本已经在(数字服务的)竞争中落败”。
日本IT行业依赖海外产品和服务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二三十年前。多年来,软件进口量不断膨胀,云服务等服务利用量的增加更为突出。那么,导致对外依存度升高,数字赤字不断扩大的原因何在?
日本自身国情导致了IT产业的弱化
可以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日本的IT行业“根基浅薄”。尽管日本的大型IT企业拥有超过20年的数据库等软件、应用程序研发经验,但并没有培养出任何通行于全球市场的产品。此外,还可以窥见阻碍新兴和中小IT企业成长的动向。大型IT企业几乎长期垄断面向国内优质客户的销路,没有海外发展渠道的新兴和中小IT企业增长乏力,销售额至今仍停留在数十亿到数百亿日元的规模。
与此相对,美国的亚马逊云科技(AWS)和微软、谷歌等云服务企业、Salesforce、ServiceNow,以及德国的SAP等SaaS(通过云技术提供软件的服务)企业,多年来以日本的大型IT企业为销售代理商,获得了一个又一个优质客户。他们在日本的销售额达到了数千亿乃至1万亿日元以上。
第二个是结构性的问题。日本的各家IT企业放弃了自研云技术和软件,逐渐将事业重心转移到了以SI(系统集成)承包业务来获得收益的商业模式上,所谓SI就是按照客户企业需求构建系统。这是一种以大型IT企业为顶端,多重转包结构的劳动密集型商业模式。
如此IT企业便居于按照客户企业要求研发信息系统的被动立场。即使明白毫无意义,也不会提醒客户“这是没有必要的投资”,IT企业只会唯唯诺诺地研发系统。因为研发的规模和工作量越大,销售额就越高。自然,这也会需要更多人手,大企业为了承接更多的项目,会将一部分研发工作转包出去。这部分转包业务又会再次转包,进而形成了多重转包结构。
这种独特的机制阻碍了日本整体生产率的提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个人编号卡(My number)制度”。日本的大型IT企业纷纷致力于研发这种编号卡,起初曾被寄予厚望,期待数千亿日元的投资能够产生近3万亿日元的经济带动效应。尽管个人编号卡已经确定将作为健康保险证和驾照等证照使用,但生产率和便利性最终是否实现了与前期投资相匹配的提升,这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最后,“IT小白”和“数字小白”的企业高管也是阻碍因素。这样的人听到IT企业或咨询公司说“数字转型很重要”,就立马盲目地推进采购相关软件或服务,导致费用单方面膨胀。或许有些经营决策者单纯认为“竞争对手开始使用生成式AI了,所以我们也要引入”,于是会在没有任何目的意识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指示。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高管将IT和数字技术方面的投资视作一种成本。优先考虑最大限度地控制预算,对IT部门的人才培养工作缺乏关心,认为只需要按照社内营销、制造和开发等使用IT技术的部门提出的要求,用低廉成本打造出相关系统即可。这就会导致IT部门的属性变成只负责满足其他部门要求的被动立场。如此一来,也不可能指望IT和数字技术发挥其原本应有的作用。
IT产业的弱化意味着日本受制于海外的数字服务,在自主、有效利用IT和数字技术方面出现了问题。日本在IT产业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占据15%左右的那个时代,外国IT企业都会倾听日本客户的要求,加入新的功能。但随着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和存在感的下降,他们也相应地逐渐改变了重视日本的姿态。面对“甜头”已经减少的日本企业,外国IT企业会为了扩大收益而提高使用费。即使日语适配之类的服务支持体系越来越力度减弱,日本方面也只能默不吭声地继续使用。因为日本自身没有价格低廉的可替代产品和服务。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使用数字和IT技术方面严重落后的原因也在于此。
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转型
如何才能让日本起死回生?首先要促进人才的流动,激发IT产业的新陈代谢。必须建立相关机制,便于大企业拥有的人才和技术流向初创和中小IT企业。这样就能出现打破传统商业模式的全新尝试。
同时也需要转变商业模式。不能只是按照客户要求研发系统,而要与客户一道,共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态度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IT企业与客户共同成立运用生成式AI等尖端技术的事业公司,提出新业务的开发方案。在这个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些迹象,NEC和NTT数据公司已经分别涉足了创新药和胶囊酒店运营等与自身主业无关的业务。
另外也不能忽视给人才涨薪。经济产业省曾在2018年发布的报告中建议,2025年前将IT人才的平均年收入从600万日元增加一倍至与美国水平相当的1200万日元。近年来已经有一些IT企业开出了年收1000万日元以上的条件,但还远远不够。调查分析企业高德纳日本(Gartner Japan)公司高级总监分析师一志达也表示,“IT和数字技术本应是深受年轻人欢迎的职业,但目前并没有变成一种对有志青年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工作”。
让IT和数字技术相关工作变成一种具有吸引力、激动人心的事业。让从业人员能够主动思考、提出服务方案,而不是被动满足客户需求。如果做不到这些,那就无法避免相关人才流向薪酬比日本企业高数倍的外国企业。
应该促使新的企业、年轻人才引领日本的IT产业。这样才能推动日本的变革、真正的数字转型,进而逐渐实现“数字红利”。
标题图片:PIXTA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