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应该采取怎样的太空政策?

政治外交 科学

千叶工业大学(CHIT)的行星探索研究中心(PERC)开发了机载观测器,是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采样返回任务成功的幕后功臣。松井孝典在担任行星探索研究中心主任11年后,于2020年6月被任命为该校校长,并兼任内阁府太空政策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关于下一步的探索任务和科研人员的培养计划,我们采访了日本屈指一数的地球及行星物理学专家松井教授。

松井孝典 MATSUI Takafumi

千叶工业大学校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理学博士。1946年生于静冈县。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院,并在同校完成了研究生课程。在担任该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后,担任现职。其专业为行星物理学和天体生物学。1986 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地球起源和演化的论文,震惊了世界。作为日本政府各种委员会及国际学术团体、委员会的成员,他一直活跃在前沿。他从科学的角度论及哲学的言论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近年来,在跨学科活动方面,他应用太空领域的分析技术研究人类的炼铁史,取得了丰硕成果。著书颇多,2007年以《地球系统的崩溃》(新潮社)一书荣获每日出版文化奖。近期著作包括《138亿年的生命理论》《文明是由‘隐形世界’创造的》《生命从何而来?天体生物学导论》。

——2020年夏天,《第四次宇宙基本计划》定稿,它为日本今后10年的太空政策指定了方向。首先,请您谈一下日本的太空政策应该走怎样的道路?

现在的太空政策委员会(*1)成立之前,我就参与了日本的太空政策。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日本的太空政策一直以研究开发为主,而且文部科学省作为政府的主要机构,对安全保障和太空利用的重视度不够,加之预算有限。因此,许多支持太空政策的中小企业纷纷离去,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日本将失去“自主”进入太空的能力,也就是说有一种危机感,怕日本将无法维持自己的火箭并发射卫星。

因此,我们确立了三个支柱作为新的愿景。第一,形成一个共识,太空是处于安全保障的最前沿。第二,以“准天顶卫星”为代表,现在太空是处于“利用时代”。第三,在重视科学的同时,要保持研发能力。这就是我们制定政策所依据的三大支柱。

空间政策必须着眼于未来20年或30年,并以10年为单位做出具体的计划。但是在政府中很少有这种想法。其预算也无法突破3500亿日元的上限,因此觉得看不到未来了。为了要大刀阔斧地改变这一趋势,在2021年度预算草案中,我们提出了约5500亿日元的预算要求(实际拿到4500亿日元的预算)。

——在太空基本计划流程图中,制定了35项包括各种人造卫星计划和科学探索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支柱是什么?

那当然是有关安全保障和外交的项目了。具体说就是日本参与美国主导的探月计划“阿耳忒弥斯计划(Artemis program)”(美国宇航局NASA的项目,目标是争取在2024年实现载人登月,并在2028年前开始建设月球基地)。日本同意在探月方面进行合作是基于与美国的共识,即“目前仅限于近地轨道,但安全保障领域包括月球轨道,日本和美国必须作为一个安全保障团队进行合作”。通过阿耳忒弥斯计划,我们说不定会在月球上看到一名日本宇航员。这或许会促成日本太空政策的重大转变。

——请您介绍一下阿耳忒弥斯计划以外的其他重要项目。

事实上,最令世界赞赏的日本的太空政策,既不是阿尔忒弥斯和准天顶卫星系统(日本的卫星定位系统,主要由准天顶轨道的卫星组成),也不是H3火箭的研发。因为这些都是世界各国正在做的事情。日本太空政策的特征是科学探索。从事太空科学探索的国家非常少,而日本正是处于其最前沿。因此我觉得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但就日本而言,其太空政策的预算约为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十分之一,所以我们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必须在战略方面下功夫。因此,我们采取从太空带回样本的“采样返回”战略,这是一项极其先进的技术,其效益不可估量。

——这正是“隼鸟2号”在做的事情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还有两项任务即将进行:火星卫星探测器(MMX)和深宇宙探测技术演示(DESTINY+)。请问这两个任务的目标是什么?

首先,MMX是要从环绕火星的第一卫星“福波斯(Phobos)”取回样品。这是“隼鸟”和“隼鸟2”任务的延续,将是世界上首次从火星大气层带回样品,JAXA计划在2024年发射探测器,2029年返回。人类首次从火星轨道带回样本,意味着可能会带来与生命起源有关的重大发现。

其次,计划于2024年发射的“DESTINY+”将近距离飞掠(Flyby)近地小行星“法厄同(Phaethon)”以观测尘埃。法厄同的直径约6公里,是可能与地球相撞的最大天体之一。据说在4600年前,一颗小行星碎裂成两颗小行星,分别是直径约1公里的2005UD和法厄同。双子座流星雨据说就是当时形成的尘埃云,但尘埃是如何从法厄同小行星上喷射出来的仍是一个谜,DESTINY+将尝试解开这个谜团。

——千叶工业大学的行星探索研究中心深入参与了“隼鸟2号”上观测仪器的研发和数据分析,那么MMX和DESTINY+的任务也是如此吗?

是的,特别是有关DESTINY+的任务,它甚至被命名为“千叶工大-ISAS(宇宙科学研究所)任务”,该中心将负责研发搭载的三台科学观测仪器,并协调所有科学工作。

这次任务的惊人之处在于研发了一种新技术,可以相距约500公里接近并跟踪以秒速33公里运行的法厄同,同时还用长焦相机和光谱相机对其地表进行拍摄,并对天体周围尘埃的化学成分进行现场分析。

(左上)火星环境模拟舱。模拟火星表面环境的设备。它是一个大小约1米的真空室,可以重现火星大气的相同温度(最低零下120℃)、压力(约1/100大气压)和化学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该舱可用来测试用于火星登陆探测的观测设备(右上)行星探测用相机研发室(右下)行星探测技术研发室。配备了研发航天器机载仪器需要的测量设备和试验设备,可在此进行基础实验、校对测试和飞行产品的组装作业(左下)高速碰撞实验室。为了实证研究天体碰撞在地球历史上的作用,实验室利用飞行物加速器再现天体碰撞,以试图阐明超高速碰撞引起的各种现象(上述所有设施均为千叶工业大学行星探索研究中心内的设备,图片由该中心提供)
(左上)火星环境模拟舱。模拟火星表面环境的设备。它是一个大小约1米的真空室,可以重现火星大气的相同温度(最低零下120℃)、压力(约1/100大气压)和化学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该舱可用来测试用于火星登陆探测的观测设备(右上)行星探测用相机研发室(右下)行星探测技术研发室。配备了研发航天器机载仪器需要的测量设备和试验设备,可在此进行基础实验、校对测试和飞行产品的组装作业(左下)高速碰撞实验室。为了实证研究天体碰撞在地球历史上的作用,实验室利用飞行物加速器再现天体碰撞,以试图阐明超高速碰撞引起的各种现象(上述所有设施均为千叶工业大学行星探索研究中心内的设备,图片由该中心提供)

——松井教授您曾在东京大学从事地球物理学和宇宙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工作。2009年,来到千叶工业大学担任新成立的行星探索研究中心主任,短短10年时间,该中心已成为日本行星探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从东京大学退休后,得到了在千叶工业大学建立研究所的机会,我决定要把它办成一个能培养年轻人的研究所。我想建立的研究机构并不是在研究生院的框架内,而是要把博士后研究员(已经完成博士课程但尚未担任全职研究工作的人)培养成世界级的研究人员。这也是成立该中心的动机。在私立大学的预算范围内,我们决定专门从事行星探索,并将目标放在是具有天体生物学意义的小天体、小行星和彗星上。

我们中心正在研发航天器机载设备。这本当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但由于政府没有建立足够的体制,所以我们中心便来帮助补上这块短板。

除了行星探索之外,我们还在进行着许多项目。比如说“红雨项目”,该项目是从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降下的红雨中含有的细胞物质中探索生命的起源。还有“生物停滞(生物圈界内的术语)项目”,该项目利用大型气球在平流层收集离开地球的微生物、以及从太空外来的微生物。

——讲完了太空,接下来的主题是文明,你们还在研究铁器时代文明的起源。请问为什么关注铁器时代的文明呢?

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的文明将走向灭亡。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的文明,最明显的技术革新就是金属器。从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金属器时代,人类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研究较少的是铁器时代文明的开始。一般说,青铜时代被认为是最早的,但我认为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文明大约都是在同一时期开始的。

事实上,在土耳其的发掘结果显示,人类在4300年前就已经制造出最古老的铁球。并且还发现,大约在同一时期,他们还利用铁陨石铸成了剑。换句话说,人类最早使用的铁有可能是来自陨铁。通过研究这些的过程,我想阐明铁器文明是如何诞生的,以及科技创新对人类文明产生了什么影响。

——从宇宙的尺度来思考文明,也可以引出生命起源问题。这就是贵校于2019年成立地球学研究中心的宗旨吧。

2020年6月,我被任命为千叶工业大学校长。今后,我将继续开展行星探索等课题的研究,并积极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中去。

这是因为大学的本质应该是一个创造“知识流”的地方。比如说在工业大学,我们所说的“知识”一词的意思应该是指设计未来的文明。只有当人们对社会应该怎样,人们应该如何对生活产生憧憬时,技术创新才有重大意义。

遗憾的是,在日本,绝大多数研究人员都是被动的,“政府给拨款我就干”。而在千叶工业大学,学校将为有趣的想法提供启动研究基金,并对其进行孵化,从而培养能够积极创生“知识流”的、有魄力的研究人员和实用型的工程师。

标题图片:从太空看地球(PIXTA)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1) ^ 2012年,日本废除了文部科学省下属的“太空开发委员会”,在内阁府内新设了该机构。

NASA 安全保障 太空政策 微生物 隼鸟2号 小行星 月球基地 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