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带来的美好邂逅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关口凉子Sekiguchi Ryoko
诗人、随笔作家、翻译家。1970年生于东京新宿。17岁时荣获现代诗手帖新人奖。1997年起旅居巴黎。2001年,在现代文学出版领域享有盛誉的POL出版社为其出版了首部法语诗集作品《Calque》,此后,一直采用日语和法语开展双语创作。至今已推出7部日语著作和10部法语著作。去年秋季出版的法语作品《Ce n'est pas un hasard(这并非偶然)》(POL出版社)采用大事记的形式记录了有关地震的各种问题,引起了巨大反响。2011年秋季以来,一直致力于以“饮食”为主题的日本文学系列作品的法语翻译出版工作。曾将Jean Echenoz、Atiq Rahimi等人的作品翻译为日语,并将多和田叶子、梁石日、吉增刚造等人的作品翻译为法语。还将《THERMAE ROMAE(罗马浴场)》、《两个枕头》等多部漫画翻译为法语。2012年获得骑士文化艺术勋章。
连续数日,大江健三郎先生的签名会总是迎来一字长龙般的等候队列。来场读者的年龄和身份也是多种多样。2012年3月在巴黎举办的国际书展上,最具代表性的恐怕莫过于这番光景了。
以日本为“主角”,掀起空前盛况的国际书展
日本是本届巴黎国际书展的主宾国。每年,巴黎书展都会选择一个国家作为主宾国。一旦成为主宾国,该国的文学往往会受到媒体的更多关注,被翻译的机会也会增加。这一活动具有超越书展本身的社会意义。
日本在1997年时曾受邀成为主宾国,之所以在短短15年时间内再次受邀,想必也是出于法国方面希望在大地震后提振日本文学的一番好意。不过,冷静地想一想,或许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可能他们也有意通过推出日本来提升书展活动的效果。
可以说,本次活动完全达到了上述两个目的。会场内开设的日本馆实现了创纪录的书籍销售额,入场人数也比上一年度增加了5%。由于恰逢地震发生1年之际,从文艺杂志,到普通杂志、各种日刊、宗教类杂志等,法国的众多报纸、杂志都在3月推出了日本特辑。
然而,如果只是这些数字反映出的现象,那么可以说尚在预想范围之内。日本热已经持续了近10年时间,漫画的出版数量虽说处于平稳状态,但仍然不可小觑。还有许多年轻人专程前来观看COSPLAY(动漫角色扮演)。
这次令我感到最惊讶的是,法国人对日本文化的亲近程度已经超过了想象,对日本文化的接受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大江健三郎现象”
大江健三郎先生的签名会上,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大量读者排起了长龙般的队列,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一“现象”。大江先生或者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外国作家在日本举办签名会时,能否吸引这么多人来捧场呢?此次大江先生签名会吸引的人数之多,层次之广泛,在日本是难以想象的。
日本媒体主要报道了大江先生在法国发表的关于反对核电站的言论。这固然是一个主要的话题,所以他的演讲也吸引了法国媒体的关注。不过,其背后却存在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法国确实有一大批大江健三郎的读者,他们来书展是因为他们实际读过这位作家的作品而希望获得签名。或许大家更应该了解这一情况。
当然,粉丝们的目标不只是大江先生。对于周日带着家人前来的观众而言,五味太郎先生和驹形克己先生等人出席的活动是他们最关注的目标。对于众多法国孩子来说,“GOMI(五味——译注)”这个名字代表着自己所拥有的图书的作者,非常亲切。
恐怕这些年纪尚小的孩子们并不会太在意作者到底是法国人还是日本人,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书籍。在这一点上,我也感觉到了日本人的创意非常贴近法国人的生活。
法国著名大厨所讲述的日本
作为本次书展的活动之一,我有幸获得了与在日本也开有餐厅的著名大厨Pierre Gagnaire先生进行对话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我也受到了启示,发现法国料理和日本料理正在形成一种不仅仅是表象影响的关联性。
“对于我而言,选用日本的食材烹饪法国料理,或是尝试模仿日本烹调方法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我最感兴趣的是,自己对料理的态度与日本料理厨师之间的共同点。那就是无限追求精确性,以及重视日常举止。”
“我认为最重要的食材是水。因为现在水已经成为了比任何昂贵食材更加珍贵的东西,而且,它不仅存在于所有食物之内,还时时刻刻流淌在我们的身体之中。”
Gagnaire先生是法国厨师中与日本有着极深渊源的一位名厨,到访日本的次数也不计其数。他的表述非常巧妙地反映了他所拥有的料理哲学在根源上与日本料理有着某些相通之处。
为地震而感到痛心的法国人民
书展的一项活动,是为我2011年秋季推出的法语新书举办的签名会。许多前来和我搭话的读者都与日本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这令我感到十分惊讶。我的书采用了大事记的形式来记录东日本大地震,在创作过程中,我总是在自问自答:作为一个身处远方之人,描写地震这样的重大惨剧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然而,通过在书展上与读者们直接交流,我了解到许多法国人曾在日本工作过,或有朋友、家人在日本,与我一样“即使身处远方,却面对着自己依恋的国家遭受的不幸”。此外,我也很惊讶一本书居然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读者,我切实感受到了在个人经历这个层面上,日本与法国之间的联系也已经变得十分紧密。
地震之后,在法国人心中或许会出现一个从未如此切身感受过的问题:日本人将如何克服这种不幸的遭遇。“日本人在思考什么?他们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这不仅仅是书籍的主题,也成为了广播和电视纪录片的主题。据说,将日本文学家、社会学家及历史学家等人的文章汇编而成的一本名为《地震列岛》(L'archipel des séismes)的法语翻译文集也赢得了好评。
长期以来,日本文学也曾因其拥有能与法国产生距离感的异国情调、神秘氛围,以及难以接近、难以理解的精神世界而受到喜爱、吸引人去阅读。想到这一点,这次书展或许正好再次证明,现在人们对日本文化的接受理解已经迎来了值得我们感到欣喜的、本质层面上的转变期。
摄影:樋野Hato